当心“养老”变“坑老”!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联合发布养老防骗消费提示
当心“养老”变“坑老”!
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
联合发布养老防骗消费提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每一个老年人的期盼,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养老服务成为了“朝阳产业”,但与之相对应的,老年人也成为了一些不法分子眼中的“香饽饽”,将养老陷阱层层包装,侵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沙坪坝区消委会和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看好钱包,当心“养老”变“坑老”。
一、 认清套路,防范陷阱
目前,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层出不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万能保健产品。目前保健产品陷阱花样繁多,健康讲座、专家推荐、免费体检都是不法商家的常用手段;免费礼品、嘘寒问暖、热情异常是不法商家销售人员的必备技能;夸大功效、模糊食品药品概念、混淆医疗器械和普通产品的区别是不法商家的常规操作。真正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让老年人高价购买其产品。
2.投资养老项目。“养老地产”、“养老公寓”等所谓的高端养老项目是目前不法分子常用的诱饵,更有甚者谎称有关系可以代办养老保险服务,让老年人缴纳高额费用后再以需要“打点关系”等理由多次将老年人手中的钱财掏空。
3.热情投资推销。老年人对新事物,新科技辨别能力较弱,不法分子利用虚构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投资理财项目,以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或是准确说出电话接听者的具体个人信息,向老年人推销各种“陷阱”,甚至将老年人拉入传销组织。
4.低价免费出游。老年人外出旅游越来越多,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节俭的习惯,用不合理的低价甚至免费组团出游,吸引老年人参加,然后将旅游变成购物,将各种商品以远高于市场价卖给老年人牟利。
二、提高警惕,加强认识
对于养老消费陷阱,广大老年人要提高警惕,切记“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贪图小利,不参加各类免费的“讲座”、“体检”、“旅游”;多关注相关的新闻,多学习消费知识,更新消费观念,加强对各类食品、药品和保健品的区分能力;子女们也应多关心老年人的情况,多沟通,多了解,帮助老年人形成遇事多和家人朋友商量的习惯。
三、留存证据,依法维权
在消费过程中,务必存好聊天记录、订单信息、支付信息、交易凭据等相关交易凭证,并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在成年子女的陪同下与经营者协商,如协商不成功,可拨打当地12315消费者投诉电话或向当地市场监管和消委会等相关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重庆市沙坪坝区消委会
四川省眉山市消委会
联合发布
2022年7月22日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
重庆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场监管新浪微博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联系电话:(023)63845789
ICP备案:渝ICP备19000793号-2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