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730128J/2021-0112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行政监管 |
[ 发布机构 ] |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1-06-08 | [ 发布日期 ] | 2021-06-08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730128J/2021-0112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行政监管 |
[ 发布机构 ] | 沙坪坝区市场监管局 |
[ 发布日期 ] | 2021-06-08 |
[ 成文日期 ] | 2021-06-08 |
2021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指导单位:质量科)
2021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局党组“上台阶”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聚焦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聚焦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机制,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助力疫情防控、强化监测预警、提升抽查效能、凝聚监管合力、促进质量提升、服务发展大局、夯实工作基础上下功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发挥职能作用,助力疫情防控
1.组织开展口罩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根据市局安排部署,会同经信委、国资委等部门,集约系统内部各方职能,在全区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口罩产品质量专项整治。配合市局对生产、流通领域以及网售非医用口罩开展专项抽查,结合沙坪坝区域口罩产品质量状况及生产企业实际情况适时组织区级抽查。
2.帮扶防护产品生产企业提升质量。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围绕促生产、保供给的任务,积极发挥质量监督管理职能作用,通过召开质量分析会、个别约谈等方式加强对防护产品企业质量技术帮扶,督促指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有效提升产品质量。
二、防范安全风险,强化风险监测
3.以电气产品、消防产品、成品油、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为重点,有效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提高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发现能力。
三、精准有效监管,提升抽查效能
4.明确产品质量监管重点。以落实2021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管工作为基础,以《2021年重庆市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目录》为指导,根据我区疫情防控、质量监管、产业发展、民生安全等实际情况做好相关产品监管。
5.增强抽查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服务民生需求,配合市局开展产品抽查的同时,根据我区实际情况,以成品油、农膜、化肥、口罩等产品质量为区级抽查内容,制定监督抽查方案、实施细则,有计划开展监督抽查。
6.健全规范后处理工作。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暂行办法》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执行一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流程,指导各监管所开展后处理工作,确保依法依规做好异议处理、责令改正、异议复检、整改复查等各项后处理工作。
四、突出综合治理,凝聚监管合力
7.加强执法联动。秉持大市场监管理念,加强内部沟通,在汽车4S店、摩托车经销商等特定领域,业务科室与综合执法机构一起协作,监督抽查与执法检查同步开展,推动提高抽样有效性和问题发现率,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一体化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
8.开展本级监督抽查。牢固树立监督抽查制度是《产品质量法》关于质量监督工作的根本制度设计这一观念,明确区县市场监管局开展本级抽查职责。在本级政府财政经费支持下,主动开展监督抽查,提高应对区域性、系统性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能力。
9.深化成渝质量联合监管。推动成渝两地抽查联动和互补,抽查数据纵向贯通、横向共享。保持成品油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配合市局做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联合监管合作中的成品油监管工作。
五、深化结果应用,促进质量提升
10.加大信息通报力度。以杜绝行业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风险和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为目标,加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运用力度。适时将区级监督抽查结果信息通报区经信委、区住建委、区生态环境局等有关部门,实现社会共治。
11.强化技术帮扶。汇总分析主要质量问题,紧扣产品质量安全关键风险点,组织相关市场主体召开质量分析会,分析产品不合格的技术原因、管理原因,加强对相关企业质量负责人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和警示教育,切实提高企业质量安全管控能力,帮助企业实现质量提升。
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大局
12.承接许可证制度改革。在自贸区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措施,承接许可证审批权限下放的工作。及时开展后置现场审查,加强证后监管。
13.协助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积极配合市局开展钢筋、水泥、平板玻璃等过剩产能产品监督抽查。
14.持续抓好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持续抓好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任务,探索在产品监督抽查检测项目中进一步强化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要求,牵头分解落实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和相关目标任务。
七、强化支撑保障,夯实工作基础
1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举办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业务培训,强化法律法规、监管理论与实际操作学习,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能打硬仗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队伍。
2021年质量发展工作要点
(指导单位:质量科)
2021年,按照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坚持“113661”工作思路,坚守安全底线、提升质量高线,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重点抓好五个方面17项工作,确保“十四五”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一、全面加强质量强区建设
1.着力构建大质量工作体系。加强党对质量工作的领导,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大质量工作格局,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将质量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充分发挥质量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工作制度,凝聚各部门建设质量强市的合力,统筹推进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工作。
2.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抓好装备制造业、服务业等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配合市局做好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
3.持续优化质量工作考核机制。配合市局认真做好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迎检工作,力争2020年度考核结果排位靠前。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做好对镇街的质量工作考核。
4.着力创新质量激励政策。研究修订《沙坪坝区区长质量管理奖评选办法》,优化评审标准,进一步规范评选表彰工作。完善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退出机制,开展获奖企业合法经营、安全生产大排查。加强获奖企业管理,组织开展卓越绩效自我评价,推动获奖企业持续改进。会同区人力社保局,启动第二届区长质量管理奖申报工作,加大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升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质量,共同打造质量领域“金字招牌”。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力争建立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做好质量工作成效突出地方申报推荐工作,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5.建立健全质量统计监测体系。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质量开展调查统计,继续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做好重点行业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
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6.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绩效评估。将市局总结的《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实施意见》印发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复制推广,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作为一项常态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7.着力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将活动范围从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从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延伸,将活动领域从工业企业向服务行业延伸。大力推广科学质量管理方法,鼓励优势企业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争创政府质量奖;支持中小企企业强化现场管理、质量成本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提高质量效益;扶持小微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组织企业大力参加市局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培训、提升在线教育平台、质量云课堂,配合相关部门广泛开展多层级、多渠道、多行业的质量教育培训。
8.抓好重点行业质量提升。围绕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聚焦疫情防护用品及原材料生产、富民乡村产业、支柱性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产品、消费外溢产品以及质量问题突出产品,重点抓好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制造、食品药品生产、建筑防水材料生产、特色农产品生产、养老、旅游等行业质量提升。
9.抓好重点区域质量提升。聚焦青凤高科技产业区,深入推进区域质量提升。
10.抓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精准帮扶行动,配合市局依托主机厂和行业协会,对供应链、产业链中小企业开展“质量义诊”。参与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万千百”质量培训计划(对一万家中小企业开展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训,向一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首席质量官培训,对一百家企业首席质量官任职培训。
11.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动区域质量品牌创建活动,指导重点园区积极争创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配合发展改革委开展“中国品牌日”活动,强化质量对品牌的引领作用,积极宣传推广区域质量品牌。
12.做好缺陷消费品召回。配合市局抓好重点缺陷消费品召回。
13.有序开展重点产品质量“三包”。抓好新修订《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宣贯。压实“三包”责任,组织开展汽车销售企业“三包”规定公开承诺。
三、着力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4.强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大力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
15.加强质量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强基层质量培训,配合市局分级分批开展街道、乡镇市场监管所干部职工质量基础知识轮训,增强服务企业能力。
16.加强质量发展主题宣传。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加强质量强国主题宣传,传播先进质量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宣传高质量发展典型企业和案例,讲好重庆质量故事,提升全民质量意识。广泛开展“质量月”活动,争取继续组织“我心中的质量”少儿绘画比赛,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涵,营造浓厚质量氛围,不断增强群众的质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7.加强川渝质量合作。围绕汽车、电子等重点产业,共同健全供应链,提升全产业链质量保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