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履职依据 >法规 >行政法规

[ 索引号 ] 115 00000 MB1991221D/2021-0001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1-04-01 [ 发布日期 ] 2021-04-01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


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明确生产经营者、监督管理


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责任,加强各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保障人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产品除食品外,还包括食用农产品、药品等与人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有关的产品。


  对产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律有规定的,适用法律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规定不


明确的,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生产经营者应当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安全负责,不得生产、销售不符


合法定要求的产品。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生产、销售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照或者需要经过认证


的,应当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


营活动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


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


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5000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


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


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非法经营罪或者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原发证部门


吊销许可证照,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被吊销许可证照的生产经营者名单;构成非


法经营罪或者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等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由农业、卫生、


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产品和用于


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原材料等物品,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


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的罚款;构成非法经营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有关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监督生产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公众健


康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消费者选择合法生产经营者生产、销售的产品以及有合法


标识的产品。


  第四条  生产者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应当符合


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


  违反前款规定,违法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由农业、卫生、


质检、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5000


元的,并处2万元罚款;货值金额5000元以上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罚款;货值金


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


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构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销售者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审验供货商的经营资格,验


明产品合格证明和产品标识,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如实记录产品名称、规格、数


量、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进货时间等内容。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应当建立


产品销售台账,如实记录批发的产品品种、规格、数量、流向等内容。在产品集中交


易场所销售自制产品的生产企业应当比照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企业的规定,履行


建立产品销售台账的义务。进货台账和销售台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销售者应当


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


商签字或者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不能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的产品,


不得销售。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销售;不能


提供检验报告或者检验报告复印件销售产品的,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销售的产品,并


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六条  产品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企业、产品经营柜台出租企业、产品展销会的


举办企业,应当审查入场销售者的经营资格,明确入场销售者的产品安全管理责任,


定期对入场销售者的经营环境、条件、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经营产品是否符合法定要


求进行检查,发现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或者其他违法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


即报告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违反前款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


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七条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其出口产品符合进口国(地区)的标准


或者合同要求。法律规定产品必须经过检验方可出口的,应当经符合法律规定的机构


检验合格。


  出口产品检验人员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有关标准、程序、方法进行检


验,对其出具的检验证单等负责。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商务、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


者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并予以公布。对有良好记录的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简化



出口产品的生产经营者逃避产品检验或者弄虚作假的,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和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条  进口产品应当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以及我国与出口国


(地区)签订的协议规定的检验要求。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生产经营者的诚信度和质量管理水平以及进口产品


风险评估的结果,对进口产品实施分类管理,并对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实施备案管理。


进口产品的收货人应当如实记录进口产品流向。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现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时,可以将不符合法定要求产


品的进货人、报检人、代理人列入不良记录名单。进口产品的进货人、销售者弄虚作


假的,由质检、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没收违法所得和产品,并处货值金


额3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进口产品的报检人、代理人弄虚作


假的,取消报检资格,并处货值金额等值的罚款。


  第九条  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造成损害的,应当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


用,主动召回产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销售者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


销售者发现其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应


当立即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生产企业和销售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由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


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生产企业召回产品、销售者停止销售,对生


产企业并处货值金额3倍的罚款,对销售者并处1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


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


标,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安全监督管理负总责,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监


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协调、监督;统一领


导、指挥产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依法组织查处产品安全事故;建立监督管理责


任制,对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评议、考核。质检、工商和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


所在地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依法做好产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不履行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领导、协调职责,本行政区域


内一年多次出现产品安全事故、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政


府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


  第十一条  国务院质检、卫生、农业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尽快制定、修


改或者起草相关国家标准,加快建立统一管理、协调配套、符合实际、科学合理的产


品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产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按照法定


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对生产经营者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


予2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对涉嫌构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照


《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向公安机关移送。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生产


经营者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其遵守强制性标准、法定要求的情况予以记录,由监督检


查人员签字后归档。监督检查记录应当作为其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定期考核的内容。公


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


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采取措施,纠正违法行为,防止或者减少危害发


生,并依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一)依法应当取得许可证照而未取得许可证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二)取得许可证照或者经过认证后,不按照法定条件、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或者生产、销售不符合法定要求产品的;


  (三)生产经营者不再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生产者生产产品不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使用原


料、辅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


  (五)销售者没有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并建立产品进货台账的;


  (六)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发现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不履行本规定的义务的;


  (七)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本规定的其他有关规定的。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造


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


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规定,滥用职权或者有其他渎职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


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的处分;造


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降级或


者撤职的处分;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构成渎职罪


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发现违反本规


定的行为,属于其他监督管理部门职责的,应当立即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监督


管理部门处理。有权处理的部门应当立即处理,不得推诿;因不立即处理或者推诿造


成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对其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


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的处分。


  第十五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履行各自产品


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查阅、复制、查封、扣押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三)查封、扣押不符合法定要求的产品,违法使用的原料、辅料、添加剂、农


业投入品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的工具、设备;


  (四)查封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重大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


  第十六条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生产


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对违法行为的情况予以记录并公布;对有多次违法行为记


录的生产经营者,吊销许可证照。


  第十七条  检验检测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授予其资质的


部门吊销其检验检测资质;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发生产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必须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作


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依照国务院规定发布信息,做好有关


善后工作。


  第十九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


当为举报人保密。举报经调查属实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给予举报人奖励。


  农业、卫生、质检、商务、工商、药品等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公布本单位的电子邮


件地址或者举报电话;对接到的举报,应当及时、完整地进行记录并妥善保存。举报


的事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依法进行核实、处理、答复;不属于本部门


职责的,应当转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并告知举报人。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此件公开发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