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政策措施

重庆银保监局“稳企业 保就业” 金融直达若干工作措施

日期:2022-09-27

为应对当前疫情等因素影响下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加大形势,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总体决策部署,发挥好金融畅通经济、纾困企业、托底民生的重要作用,推动金融政策直达、资金直达、优惠直达,为全市“稳企业 保就业”提供更有力、更高效、更精准的金融服务,支持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转型,特制定以下工作措施。

一、扩宽金融资源直达通道

(一)加大资源投放力度。加大银行业保险业资源调度和供给力度,积极落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争取总部(集团)资源、积极运用本部(本地)资金,保持全市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和社会融资适度增长,确保全年“小微”和涉农信贷投放增长考核目标,提高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资金保障水平。

(二)加力信用贷款投放。加强“金渝网”监管数据平台运用,加快“渝惠融”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建设,统筹推进各类政务信用信息共享共建,推动线上信贷直达“扩面、增量、降价”。会同相关部门持续推广知识价值贷款、商业价值贷款应用,启动科创价值贷款、文旅价值贷款试点。总体实现2022年信用贷款占比高于2021年,力争2022年末全市信用融资规模达到9000亿元。

(三)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强化轻资产行业金融服务,积极推广动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股权等新型抵质押融资业务,强化对企业商誉、人才等信息挖掘运用,降低对不动产等传统抵押物依赖度,提升融资可获得性。

(四)提高首次贷款投放。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梳理各类企业名单,依托监管科技手段,建立识别金融服务“白户”名单机制,线上线下推动建立“政、银、保、企”批量对接平台。银行保险机构继续下沉服务重心,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法人银行实现全年新增小型微型企业法人首贷户数量高于上年。

(五)强化续贷资金投放。建立续贷专项工作机制,梳理贷款期限临近的企业名单,协商安排合理融资方案,对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并确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的企业,积极按照市场化原则统筹使用展期、借新还旧、调整还款方式等手段予以支持,并积极运用无还本续贷、年审制中期流贷和随借随还等方式加大资金保障力度。

(六)夯实保险兜底保障。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探索开展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险试点。不断优化综合防贫保、惠民济困保等保险方案,综合提供医疗补助、意外伤残、灾害损失等一揽子保障,降低低收入人群致贫返贫风险。

二、加强重点领域直达精度

(七)强化制造业长期支持。积极支持制造企业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绿色转型等中长期资金需求,强化全市“1250个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项目”和“专精特新”企业融资对接力度,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强化企业财产、产品责任等领域的保障保障,扩大制造企业就业吸纳能力,助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八)强化服务业稳贷续贷。切实帮助服务领域困难行业稳岗保薪、渡过难关。支持银行机构与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对有续贷需求的,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保险机构扩大营业中断损失保险覆盖面,提升理赔效率和综合保障程度。

(九)强化交通运输金融供给。加大对民航、铁路公路水路运输业的纾困帮扶,积极开发运用运输工具动产抵押产品,对存在收支缺口的收费公路合理安排债务还款宽限期,鼓励保险资金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交通项目灾毁保险产品,积极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十)强化外贸行业金融服务。优化结售汇服务和相关授信管理,为外贸企业提供适合的外汇避险产品。进出口银行加快开展外贸企业政策性贷款业务,出口信保公司进一步优化出口信用保险承保和理赔条件,扩大承保覆盖面。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合作,持续培育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保单融资业务。

(十一)强化科技创新资源投入。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领域,推进科技信贷服务能力建设,加强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资源投入,积极开发专利、发明、设计、版权等新型融资产品,强化首台套、新材料、首版次等科技保险保障。

(十二)强化新市民创业扶持。加大对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信贷支持,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申请门槛,将网络商户、专职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高校毕业生、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纳入支持范围。加大对个体工商户信贷投放,确保2022年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户数持续增长,对依法无需申领营业执照的个体经营者比照个体工商户给予金融支持。

(十三)强化农业稳定安全。优先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养殖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2022年继续保持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提升农业保险保障能力和服务质效,稳定农业人口安居增收。

三、提升金融资源直达效率

(十四)畅通供需对接渠道。畅通利用政务数据实施线上对接、与主管部门合作实施产业对接、与政府部门合作实施园区对接等多种对接方式,协同相关部门加快梳理重点产业链企业全名单,开展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金融链“四链融合”专项行动,继续深化“百行进万企”行动。

(十五)压降办贷环节与时长。优化受理流程,推广申请贷款“跑一次”服务方式,推广无纸化审批,积极接入“渝快码”获取电子证照信息,提升审批资料传递效率,鼓励将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贷审批权限下放至支行,鼓励制作审贷参考材料标准模板,鼓励开展授信时限公开承诺。

(十六)提升保险理赔时效。加强大数据、云计算、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应用,积极改进保险理赔服务,简化理赔流程,统一定损标准,推广线上信息采集、标的查验、勘察定损等服务,压缩赔案审核、支付打款的时限,做到应赔尽赔,早赔快赔。

(十七)降低融资终端成本。合理制定贷款定价机制,将货币投放、税收减免、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利向融资成本有效传导,实现2022年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2021年有所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合作以转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终端平均利率不得高于同类机构同类贷款平均水平。

四、强化金融直达机制保障

(十八)建设金融直达数字平台。持续丰富“金渝网”应用场景,强化政务数据、金融数据的整合能力,推动政务部门按照银行保险机构需求加强数据治理,进一步提升信息价值。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强化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提高大数据、云计算金融科技手段,依托数字平台拓宽融资服务场景。

(十九)倾斜银保内部资源配置。加大对实体经济稳岗扩岗的金融资源倾斜,银行机构单列小微企业、制造业、涉农等专项信贷计划,强化内部转移定价优惠,合理弱化利润考核指标,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保险机构对普惠保险产品扩充保险责任,降低保险费率。

(二十)完善“敢贷愿贷”机制。认真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差异化不良容忍度标准,全面准确向基层传达政策导向,将授信尽职免责与差异化不良容忍度有机结合,对银行从业人员无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免责,为基层松绑。

(二十一)开展不良中介专项治理。强化银行保险机构对合作中介的“名单制”管理,守好准入关,设立中介“负面清单”,建立动态退出机制。积极向公安、市场等有关部门反映“黑中介”的“假资料”“乱收费”行为,严肃处理与“黑中介”内外勾结的相关人员,并列入行业“黑灰名单”。

(二十二)实施纾困专项督导检查。加强对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直达的督导检查,重点关注各项要求纸面落实、口头落实、数字落实等问题,重点关注对符合支持条件市场主体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等问题,重点关注借落实政策之机出现的道德风险、案件风险以及重大信用风险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