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打击侵权假冒重庆在行动>典型案例

重庆海关查处的输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侵权货物案荣列2021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之一

日期: 2022-05-05

  案情简介:重庆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跨境电商B2B的贸易方式向重庆海关申报出口一批货物至匈牙利。2021年2月22日,重庆海关查验时发现该批货物中混杂大量标识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太阳镜、运动鞋、服饰、挎包、手机包装盒等日用品,货物包装简陋、质量粗糙,存在较大侵权嫌疑。经清点,该批货物来自251票出口申报清单,数量8万余件,涉及“APPLE”、“NIKE”、“LV”等35项国际知名商标,申报货值合计69万余元,经权利人确权后均为侵权商品。重庆海关依法对涉案货物予以扣留,对该公司处以罚款9万元,并根据“两法衔接”相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至公安部门。

  典型意义:中欧班列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内陆地区开行中欧班列,前期基本以本地产品为主,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和铁路口岸集结中心效应的不断增强,班列扩量增效,开始大量承接跨境电商、转口贸易等新型业务;特别是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海运受限,中欧班列现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撑,班列运量爆发式增长,其中防疫物资、电子消费品、服装鞋帽、家居用品、儿童玩具等轻工日用品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商品货源多来自侵权风险较大的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给内陆口岸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带来严峻挑战。该案成为中欧班列(重庆)开行十年以来重庆海关成功查处的最大宗铁路口岸侵权案件。重庆海关对该起大案的成功查缉,对开展中欧班列内陆口岸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具有积极的正面导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