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索引号 ] 11500000MB17643950/2025-0011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 2025-02-08 [ 发布日期 ] 2025-02-11
[ 索引号 ] 11500000MB17643950/2025-00115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发布日期 ] 2025-02-11
[ 成文日期 ] 2025-02-08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共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以下简称市局党组)、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总局)各项部署和工作要求,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市场监管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法治统领”,切实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全面领导

1.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干部学习培训的必选课程和重要内容,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业务学习的必学内容。2024年市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法6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

2.压紧压实法治建设职责。市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带头落实依法决策、民主决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对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全年听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专题汇报3次,审议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相关议题53个,对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重点工作作出专门批示77次。

3.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制定全市市场监管系统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清单,明确6类党内法规、8类国家法律法规、5类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作为应知应会重点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组织新提任领导干部参加全市新提任领导干部法治理论知识考试和在线旁听庭审活动,参考率、合格率均达100%。

(二)坚持“法治引领”,有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

1.充实改革工作力量。印发深化行政执法改革专项组2024年度工作方案,细化4个方面共13大项、21小项改革任务,将“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纳入市局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中一体推进。

2.响应改革工作要求。顺利承接经济信息、商务、教育等部门划转的248项行政执法事项,目前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共有执法事项1694项,在全市7支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中居第一位。完成市场监管领域执法事项实施层级的梳理工作,区县级执法事项数量占比94.82%,达到《重庆市加快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的“区县行政执法事项占比85%以上”的工作目标。

3.推动赋权执法事项落实落地。编制完成赋权事项的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以及柔性执法“三张清单”,建立市、区县和镇街三级沟通联系机制。面向区县市场监管局、司法局以及赋权乡镇(街道)组织开展赋权执法事项业务培训,参训人员1571人。

4.建立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联动机制。联合市商务委印发商务领域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联动工作细则,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顺畅、协同高效的商务领域行政执法机制。

(三)突出“法治保障”,着力强化依法行政风险防范

1.行政立法工作成效明显。坚持立法和改革相衔接相促进,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地方立法。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报送2025年立法计划建议项目,《重庆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修订)》被确定为川渝协同立法项目,《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制定)》已提请市政府审查。

2.持续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审核。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决策29件、党内规范性文件5件,未发生备案审查纠错情形。组织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地方性法规9部,政府规章4部,代市政府(办公厅)起草的规范性文件10件、涉企政策文件3件,本部门规范性文件81件、涉企政策文件538件,并将清理结果报送立法机关。

3.建章立制规范执法活动。出台涵盖市场监管全领域的“三书一函”制度,全年制发《整改通知书》51份、《提醒敦促函》5份。联合四川省市场监管局印发川渝市场监管领域依法免予行政处罚清单,推动注册登记、广告、价格等9类行政处罚川渝异地同标。印发《探索推行服务型执法新模式的工作方案》《综合行政执法行为用语指引》等文件,建立事前“沟通式”监督、事中“包容式”执法、事后“回访式”服务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

4.持续完善数字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推动6个应用纳入全市重大应用“一本账”,数据归集率、治理率、共享率达100%。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应用,已登录执法人员1139名,录入案件145件,指导“信用+执法”综合场景运用在巴南区落地见效。

(四)推进“法治护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着力提升涉企服务便利度。迭代升级开办企业“E企办”,新设企业一日办结率99.94%,全程网办率99.32%。1.81万户经营主体快捷办理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2.2万户经营主体实现市域内跨区县便捷迁移,40.45万户经营主体快捷办理注销登记。全市经营主体达375.5万户、居直辖市第1,企业占比31.8%、居西部第1。

2.不断健全公平竞争治理体系。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行动方案,从健全市场准入制度等14个方面提出34项改革举措,构建强化公平竞争政策的实施体系。推动市政府制定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以审查机制、川渝协作等6个方面为重点,对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进行全面规范。会审市(区、县)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593件,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309件,政策措施清理率上升至100%,第三方评估问题发现率下降至7.5%,社会公众对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满意度上升至88.0%。

3.严厉惩治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广告、殡葬业违法违规问题、电动自行车、加油机计量作弊、打传规直等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年立案查办违法案件3.26万件,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案件)195件,公安机关立案125件。查处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大要案36件,入选总局典型案例11件。

(五)深化“法治监督”,大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督质效

1.积极推动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积极协调市司法局出台《市场监管领域投诉举报类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指引》,建立行政复议应对、行政诉讼应诉情况每月通报机制。2024年全系统各单位作为被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案件3419件、同比增长46.55%,被纠错率4.35%、同比下降1.01%;全系统各单位被提起行政诉讼案件334件、同比增长26.42%,败诉率4.96%、同比下降3.37%,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99.27%。全系统各单位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复议案件1443件,占比49.42%;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行政诉讼案件111件,占比34.37%。

2.深入开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印发工作方案,全面自查自纠市场监管领域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建立问题台账,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38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3.强化行政处罚案件评查。组织开展全系统行政处罚案件集中交叉评查,评查案件258件,案件类型涵盖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16个领域。在总局组织的2024年度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中,评查得分居全国第1。

(六)厚植“法治文化”,积极营造浓厚普法氛围

1.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印发2024年度普法工作计划,明确4类65项普法任务,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2.抓实重点普法任务。紧扣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内法规和市场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抓好普法宣传工作,围绕“3·15”等重要时段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2万份,滚动播放宣传视频、宣传画、标语1.5万条次,受众3500余万人次。

3.积极开展“执法+普法”。开展优秀说理式行政处罚文书评选和服务型执法典型案例评选,实现普法与执法双向互动、深度融合。创建“执法能力提升大家讲”队伍建设品牌,组织远程视频授课七期13堂课,参训人员120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行政立法质效还需进一步提升。立法的前瞻性还不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行政立法还需加强,具有重庆市场监管辨识度的创制性立法还不够多,行政立法合法性审查与公平竞争审查的衔接度还不够高。二是法治化营商环境还需持续优化。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尚未有效根治,修订或废止不合理的涉企法规、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够全面彻底。2024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和我市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发现,个别区县出台的政策措施依然存在妨碍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问题。三是规范行政执法还需持续发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个别基层执法人员对违法事实认定不清、适用法律不准确、行政处罚裁量权运用不恰当,导致行政处罚案件“畸轻畸重”“类案不同罚”。四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食盐专营、校外教育培训领域的行业主管与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联动机制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建立,涉企行政检查缺乏统筹规划,行政检查频次过高、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执法检查代替日常监管的现象普遍存在。五是应对行政复议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颁布施行后,全系统行政复议案件同比增长46.55%,保持高位增长态势。对减少职业索赔人频繁提起行政复议的方法举措不多,综合运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方式实质化解行政争议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六是行政执法监督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部分基层市场监管局法制科重行政处罚案件审核、轻行政执法监督,导致法制审核与执法监督成为“两张皮”。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覆盖不全面,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检查等行政行为的裁量权基准尚未制定。七是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优、力量和能力不足,部分干部对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观念还未牢固树立,法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还不够紧密,运用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法治方式规范市场行为,依法协调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2025年的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八五”普法规划等重大部署收官之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将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总局工作要求,推进行政执法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为奋力谱写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法治力量。

一是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科学思想转化为推动市场监管事业再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增强推动法治市场监管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是持续加强“小切口”立法。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检验检测、公平竞争审查等领域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修订进程。三是持续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持续提升涉企服务便利度,制定行政检查计划,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推行非现场检查、扫码检查等新模式。四是持续推进公正文明执法。聚焦涉企行政执法中的突出问题,结合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行风建设三年攻坚专项行动,着力构建“包容审慎、无事不扰”的服务型执法新模式。五是持续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迭代优化行业监管与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协同联动工作细则,制定中心城区行政执法队伍跨区域跨层级统筹调度办法,完善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稳定和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六是持续提升行政复议应对、行政诉讼应诉能力。定期通报行政复议被纠错、行政诉讼败诉的典型案例,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协调联动机制。七是持续提升行政执法监督的质效。针对行政裁量权基准覆盖不全面问题,抓紧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检查、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等裁量权基准,进一步严格监管执法程序、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八是持续打造专业化职业化现代化监管执法队伍。坚持以训育人、以练提能、以赛强技,做靓全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竞赛、能力大提升活动品牌。统筹全系统公职律师资源,以党员公职律师服务队为载体,建立“公律红心·法护市监”党建品牌。

特此报告。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2月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