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发霉,切掉发霉部分还能吃吗?
为什么在温暖、潮湿的季节,食物会容易发霉?
罪魁祸首是“霉菌”!温暖潮湿,雨水多和温度高的环境很适合霉菌生长,所以一些食物在温暖潮湿的季节很容易发霉。而霉菌是真菌的一种,当霉菌带有产毒基因且环境条件适宜的时候,便会产生“真菌毒素”从而导致食物被污染。食入被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恶心、呕吐、腹痛和过敏等食物中毒症状,长期慢性摄入还可能有致癌和致畸等风险。
一、常见的真菌毒素种类及其易污染物
食物的种类不同,滋生的真菌也会存在差异,真菌毒素种类也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花生及其制品易被黄曲霉侵染,受到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污染。小麦及其制品易滋生禾谷镰刀菌,受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的污染。玉米及其制品易滋生串珠镰刀菌和禾谷镰刀菌,被伏马菌素B1(FB1)和玉米赤霉烯酮(ZEN)污染。苹果、山楂及其制品易被青霉侵染,从而被展青霉素污染。
(图片来源于包图网,编号:pki81683)
此外,真菌毒素可通过代谢污染动物食品,如黄曲霉毒素B1被奶牛吃下后代谢可产生黄曲霉毒素M1,同样对人体有害。
因此,国内销售的相关食品都需要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A及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指标。
二、发霉的食物,还能吃吗?
答案是,不能!
真菌毒素具有耐高温的性质,对热稳定,一般的烹饪方式如煮、炒、熏、煎,往往都不能破坏食品中的真菌毒素。除此之外,霉菌的污染范围远远超过了我们肉眼看到的“霉”和“毛”,霉菌菌丝不仅存在于食物表面,而且已经侵入食物内部,其产生的真菌毒素会从霉烂的部分扩散到未霉烂的部分。即使看着完好的部分,其中的真菌毒素数量也可能比新鲜的食物高很多倍。
因此一旦发现粮食或食品发霉,应坚决丢弃,不要存在侥幸心理,把发霉部分切掉继续食用,如若发生真菌毒素中毒损害身体,只会后悔莫及。
三、如何预防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往往渗入食物内部,看不见、摸不着、又普遍耐高温,常规的烹饪方法无法消除它,因此,降低真菌毒素危害的关键是防止食物发霉。做好以下几点,远离真菌毒素!
1、在正规的食品市场购买新鲜、保质期内的食品,特别是肉、蛋、奶等畜禽产品;
2、储存食物时要注意通风、干燥和低温,防止真菌的生长和产毒;
3、尽量购买小包装的食物,避免大量购买后储存不当,滋生真菌,产生毒素;
4、及时清理发霉的食物,以免真菌继续侵染更多食物,造成真菌毒素污染扩散。
(来源:重庆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秘书处 )
(审核:重庆市质检院李根容;重庆市食药院陈世奇、黄思瑜)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
重庆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场监管新浪微博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联系电话:(023)63845789
ICP备案:渝ICP备19000793号-2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