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5-00179 | [ 发文字号 ] | 渝中市监函〔2025〕96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9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5-00179 |
[ 发文字号 ] | 渝中市监函〔2025〕96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5-07-09 |
[ 成文日期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七次会议DH149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余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渝中区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DH149号)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工作部署和要求,立足“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的城市发展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交账”意识、“答卷”意识、“争先”意识,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安全基础持续巩固,监管效能持续增强,全区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连续11年无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拧紧监管链条,提升治理效能。一是开展专项治理。持续深化“守查保”、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无证无照餐饮专项整治、特殊食品经营规范提升等专项行动,抓实食品生产、经营、餐饮重点环节,强化社区商业网点、校园及周边、网红景区、养老机构、网络销售食品安全监管,日常检查覆盖率达138%。二是强化抽检力度。加强监督抽检、风险监测和预警分析,利用“3+11”快检工作体系,围绕群众关注的农药兽药、重金属、添加剂、菌落总数超标等问题,提高监督抽检针对性和精准性,严防问题食品流入市场、进入餐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性抽检1740批次、快检2300批次,全区食品监督抽检达4.6批次/千人。三是打击违法犯罪。充分发挥包保干部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前哨”作用,利用督导发现问题分类处置机制,累计反馈问题线索2600余条。开展民生领域“铁拳”等专项行动,累计查办食品行政违法案件345件。配合区公安分局开展“昆仑2024”和夏季夜市肉制品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查办食品案件4件,打击处理13人。
(二)强化能力建设,优化监管机制。一是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落实“区、街道、社区”三级“包保责任制”,把责任落到“最小工作单元”,创新建立“网格化+责任单位+督导”、责任清单动态调整、督导问题分类处置等机制,推动食品安全“前沿哨所”延伸至社区网格一线,全区79个居委会全部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实现网格化监管“一兜到底”。二是盯紧闭环管控。更新完善风险排查、风险研判、台账管理、集中会商、跟踪督办、应急处置等6类专项机制,通过“系统化”“一体化”“制度化”“清单化”有力落实风险隐患“找、查、改、评”闭环管理,按照“日管控、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年考核”强化食品领域风险隐患整改,动态完善风险隐患台账12轮次,有效化解食品安全领域隐患7条。三是推动智慧监管。聚焦数据增效、智慧赋能,积极融入全市数字化建设大局,完成渝中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追溯及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三期)建设,建成智慧农贸市场6家,数量全市领先,覆盖6个街道、服务15万群众,全区2815家企业入驻“渝溯源”“阳光工厂”平台,学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医院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覆盖率达100%,有效识别未戴手套帽子口罩、吸烟、垃圾桶未加盖以及有害生物等10类违规行为,智慧农贸市场、阳光餐饮厨房被确定为重庆市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场景。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主体质量。一是压实主体责任。督促指导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大中型企业全覆盖配备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分级分类开展企业主体专题培训50余场次,培训各类企业主体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等2000余人次,实现食品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双提升”。二是提升主体意识。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业务工作群等多种方式,发布《关于贯彻执行〈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的通告》,制发《关于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的提示告知书》。发布消费提示警示4期,将5家严重失信主体纳入联合惩戒名单,加大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典型违法案例的曝光力度,形成强大的社会震慑。三是发挥示范作用。以“党建引领+网红提升”为载体,创新开展网红景点散装食品规范提升行动,打造十八梯散装食品销售规范经营示范街区,鼓励党员经营者亮出身份、规范经营,形成示范效应。打造特殊食品经营形象店22家、瑞天路特殊食品规范经营一条街,通过展示和现场教学等,鼓励经营单位向形象店学习,保持规范合法经营。
(四)营造食安氛围,推动共享共治。一是搭建宣传平台。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食品安全“进校园”“进商圈”“进机关”“进社区”“进养老机构”、“食品快检实验室开放日”等活动。协调市、区两级媒体,推出涉食品安全相关报道92条次,把食品安全知识、健康消费观念植根群众心中,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凝聚正能量。二是鼓励群众监督。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打造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消费争议调解处理“渝中样本”,出台《“民呼我为”群众诉求办理提速提质提效工作方案》,鼓励群众投诉举报食品违法犯罪行为,让群众深度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全年受理食品安全消费投诉举报6807件,按时办结率100%,平均办理时长同期压减1.23个工作日,满意率提高至91.3%。加强涉食品安全相关网络舆情监测,核查处置相关舆情61条次。三是推动社会共治。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程监督,将群众心中所想“点”给食品监管部门,收集有效问卷256份,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接受咨询和送检220人次,免费检测150批次。开展网红餐厅及无堂食外卖“查餐厅”行动,邀请媒体代表、消费者代表随机“点单”、一同“探店”,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合力。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压实各方责任。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充分发挥区食药安委及其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信息聚合、工作协同、督促检查和评议考核,进一步优化包保督导工作机制,增强监管合力,推动属地管理、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等责任落实到位,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合力共治的工作格局。
(二)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排查整治。深入推进校园食品、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食品虚假宣传、网络订餐等综合治理,确保监管无死角、无盲区。依法依规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坚持监管“疏堵结合”、执法“刚柔并济”,做到严厉打击一批、教育规范一批。持续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下猛药、出重拳,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三)打牢夯实基础,提高监管能力。坚持将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向一线下沉、监管保障向一线倾斜,持续加强食品安全基层力量建设。常态化开展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日常培训、考核和管理,对街道、社区包保干部开展针对性培训。持续推进智慧化建设,对标“渝食安”全链条智管综合场景应用,积极打造远程化、可视化、智能化的智慧监管平台。
(四)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社会共治。做好宣传引导,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典型案例等宣传力度,切实提高辖区居民群众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论引导,牢牢把握宣传工作主动权,及时主动发布权威信息,坚决打击以偏概全、以点带面、小事放大、误导舆论的信息传播,依法曝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全社会同心同向、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氛围。
再次感谢您对食品安全工作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以建议办理为契机,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此答复函已经陈洁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议案建议场景,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5月15日
联 系 人:张皓
联系电话:023-635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