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3-0012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3-06-02 | [ 发布日期 ] | 2023-06-02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3-0012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人大建议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3-06-02 |
[ 成文日期 ] | 2023-06-02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009号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009号建议的复函
唐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市场管理部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长期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我局高度重视您的建议,安排相关局领导带队上门进行拜访交流,组织责任科室认真研讨学习,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的任务要求,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市场机制最活区、改革探索领跑区为目标,坚持政策支持和推动发展并重,更大力度激发民营经济主体活力,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筑牢坚实基础。
一、放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民营市场主体活力
(一)打破壁垒,实现部门数据共享,为市场主体准入搭建“高速路”。全面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将市场监管、公安、税务、社保等部门数据通过后台推送、整合,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员工社保登记、银行账户、住房公积金等开办事项“一个平台”全覆盖,“一个环节”即可办,全程无纸化、零成本零见面零跑路,最快一小时办结。
(二)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推动“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事项扩面。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对595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推进照后减证并证和简化审批,市场监管领域24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限与改革前相比平均压缩50%以上。率先开展“证照联办”改革,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市场监管领域9个事项实现“一表申请”“一件事一次办”。实行食品连锁企业、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告知承诺制,改预包装食品许可为备案,并纳入多证合一,食品生产企业实行“一证多址”,逐步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
(三)缩小地域差异,异地同标,助推市场经济共同发展。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依托“渝快办”和“蓉易办”APP,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创新构建跨省跨区域“同一标准办一件事”市场准入服务系统,形成成渝两地证照“互办互发互认”新模式。
今年全区新开办各类市场主体6335户、同比增长23.23%,其中民营企业新增2668户,占新增企业的98.85%,同比增长14.07%。截至4月底,实有民营企业44864户,注册资本2822.28亿元,分别占全区企业的95.93%、70.94%。营商环境开办企业连续两年在全市排名前列。
二、构建现代市场监管体系,筑牢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防护网”
(一)推进法治监管,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出台进一步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实施意见、会审工作规范等,清理修改废止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文件233件,促进市场秩序不断规范。坚持在日常监管中体现呵护包容,推行柔性执法,全面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不予实施强制措施”两张清单,进一步规范裁量权,让民营企业安心发展,做到“轻违不罚、容错减罚、快速修信、指导规范”,为各类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新业态、创新型企业在发展中提供更包容的制度环境。2022年,共从轻处罚36件,减轻处罚170件,依法对7起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二)加强信用监管,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探索运用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模式,实现差异化监管,对低风险、无风险的市场主体减少“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频次。加强企业信息公示规定与信用修复工作的衔接,形成失信惩戒到信用修复的监管闭环。截至目前,共有6698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数据库,完成信用修复3082户,其中移出异常名录2987户,法人任职资格修复154户,行政处罚信用修复41户。唱响“山城有信”品牌,加强网红景点、药品、化妆品等“三码”推广应用,实现“一键扫码、一码明信、一体监管”。目前消费者累计扫码查询超30万次,推广使用成效明显。
(三)创新智慧监管,提升市场监管效能。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智慧化升级,学校食堂、公办养老机构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实现全覆盖,智慧农贸市场数量全市领先,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靶向性不断提升。以药品智慧监管为突破口,率先在全市开展“零售药店风险预警平台”建设,初步实现药品追溯管理、“互联网+药事”服务等功能,推动药品监管实现“触发式”监管,营造“无事不扰”监管环境。
(四)推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打造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全面兑现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政策,累计发放资助和奖励经费360余万元。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无缝衔接,实现行刑全畅通、诉调对接无阻力。开展“蓝天”、“铁拳”“巴蜀味道”等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商标、专利等侵权假冒违法行为,规范商标代理行为。
三、提升便民利企服务质量,加强业务培训,服务能力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
(一)聚力打造“四型四优”窗口,以良好“软环境”树立营商“硬品牌”。一是推进“四型四优”窗口建设,出台注册许可窗口工作规范,优化注册许可工作机制,健全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设立43个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点”,企业登记便利化、审批事项集成化、企业办事一次性通过率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开展服务规范标准化,健全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服务规范,推行“三主动”(即主动问、主动帮、主动教)、“五个办”(即资料齐全立即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协调办)服务机制,确保服务全过程有制度、有准则。三是实行事项流程标准化,全面梳理登记许可事权清单,统一明确办理时限、提交材料规范、细化审查标准、规范审核用语,确保办事质效有约束、有保障。
(二)强化业务知识培训,锻造一支“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先锋队伍。一是选优配强力量。坚持优进绌退、动态管理,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专业化的干部职员充实到窗口和基层所一线,引导党员亮身份、做表率,发挥先锋示范作用。二是做实培训指导。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两手抓两手硬,完善线上+线下、定期+专题、跟班+实作等培训机制,形成“加强学习-提升素质-促进服务”的良性循环体系。2022年开展药品、器械业务培训3次,分别对《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培训,累计培训人数百余人。开展红盾大讲堂、餐饮、食品、计量、登记等业务培训20余次,累计培训1100余人次。
(三)强化廉洁意识,坚持标本兼治、风腐同治,努力营造清明政风、清朗行风。一是严肃教育管理。健全全系统干部职工岗前教育、上岗承诺机制,常态化开展提醒、提示、警示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严格内外监督。动态研判风险,坚持问题导向,完善局、所领导带班、暗访督查、抽查回访、多次驳回提示、现场核查廉政回执、营商环境观察员等监督机制,持续释放常抓不懈、执纪必严强烈信号。三是严厉追责问效。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厉纠治纪律松懈、态度生硬、吃拿卡要等突出问题,形成监督管理闭环。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栽好营商环境“梧桐树”,助推民营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一)促进民营企业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政策支持和推动发展并重,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继续加强与招商、产业发展等部门协同,做细做实“助企帮帮团”“帮办代办服务点” 等一揽子便民服务措施,加大民营企业增量培育,加强存量提升,服务好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
(二)推进证照集成化办理。进一步深化“证照联办”改革,在市场监管涉企经营许可领域,实现企业开办、变更、注销和涉企许可联动办理。继续优化企业注销“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探索在更多领域实现“一表申请”“一照准营”“一件事一次办”,实现申请人“只跑一次”即可办结多项事宜,以“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三)全力打造优化营商环境三个品牌。一是打造“易企办”政务品牌。深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成效,推进“证照分离”“证照联办”改革扩面,继续扩大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办理范围。深化窗口建设,让登记注册更加简约高效。二是打造“安心营”市场品牌。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入实施,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消除妨碍统一市场的各种障碍。迭代升级“山城有信”平台,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新模式,进一步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三是打造“无忧创”发展品牌。积极探索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制,实施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专项行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服务水平,培育经济发展的“高地”和“沃土”。
此复函已经陈洁局长审签。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http://www.ccpc.cq.cn/,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罗华
联系电话:023-63819822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