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渝中区>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33299M/2023-001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3-06-02 [ 发布日期 ] 2023-06-02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33299M/2023-0011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人大建议办理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发布日期 ] 2023-06-02
[ 成文日期 ] 2023-06-02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63号建议的复函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关于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63号建议的复函

赵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城市公共场所电梯规范管理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电梯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学习,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全区电梯基本情况

渝中区作为建成区、老城区,高层建筑全市最多,电梯数量大、使用年限长、运行频率高,呈现出“高龄、高负荷、高风险”的特点。截至20234月底,我区现有在用电(扶)梯7435台。按照类型划分,直梯5461台、自动扶梯1894台、杂物电梯69台、液压电梯5台、消防电梯6台;按照使用年限划分,10年以内电梯3412台、10年以上老旧电梯4023台(15年以上老旧电梯2188台); 按照使用区域划分,住宅电梯2759台、公众场所电梯4676台。

二、电梯安全监察工作情况

针对渝中区老旧设备多、“网红”景点多等区情,我局坚持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为重点,以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活动为主线,坚决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全力以赴营造特种设备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突出隐患整治,守牢安全底线

一是持续开展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深入推进特种设备超期未检专项整治行动、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二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加强特种设备风险的动态研判,对重点场所、重点设备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监察,消除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和负面舆情发生。三是持续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聚焦轨道交通站、过街天桥、地下人行通道、商务楼宇、网红景点等公众聚集场所,重点对乘客电梯门锁装置、紧急报警装置和自动扶梯“三个间隙”等方面进行专项抽检,去年累计抽查电(扶)梯120台,发现并整改问题55个,立案调查10起。今年一季度累计抽查30台电(扶)梯,涉及10个使用单位,11个电梯维保单位,16台直梯,14台扶梯,立案调查8起,做到查处一起、震慑一片,让违法违规行为无所遁形。去年以来,累计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625家、出动检查人员2200人次、涉及特种设备8125台、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41条、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241份、立案查处42起,全部实现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和“执法清零”。

(二)聚焦重点领域,强化专项整治

一是针对渝中区老旧设备多、“网红”景点多等区情,2021年对全区413台住宅老旧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的基础上,2022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公众聚集场所10年以上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累计评估1313台,评估结论为未发现问题的86台,占比6.6%;建议进行一般修理的954台,占比72.6%;建议进行重大修理、改造或更新的273台,占比20.8%,排查出安全隐患525个,助力全区楼宇经济健康发展。去年,我局已将需要进行重大修理、改造或更新的273台电梯清单函告给各行业主管部门和属地街道,共同督促使用单位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确保全区公众聚集场所电梯安全运行。今年,我局和住建委联合行文,常态化开展全区10年以上老旧电梯安全评估,拟评估185台电梯。二是联合技术机构对洪崖洞景区30台电(扶)梯全部进行安全评估,排查出安全隐患76个,目前已全部整改。三是约谈重庆市渝中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中心,要求该中心对使用管理的过街天桥、地下人行通道70台扶梯、6台直梯进行全覆盖的安全评估,并督促整改。目前,该中心聘请了第三方技术机构对上述76台电(扶)梯进行维保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安全。四是持续推进老旧电梯隐患整治工作,截至2022年底,我区累计整治了1344台住宅老旧电梯,惠及居民20余万人。

(三)压实主体责任,筑牢安全基础

紧盯“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难以落实”和“从业人员不安全行为导致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两大难点,以“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广”为工作思路,以“知风险、明职责、会操作、能应急”为工作要求,督促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制定“两单两卡”,进一步督促大型商业综合体使用管理单位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值班和救援演练,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强化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责任,着力打通安全生产责任“最后一米”,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预防遏制安全事故,全面提升我区大型商业综合体特种设备领域安全生产水平。

(四)建立联动机制,凝聚监察合力

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坚持从增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出发,构建特种设备融合监管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区特安办牵头作用,以电梯隐患整治为切入点,不断强化17个行业部门、11街道、70个社区物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机构的工作联动,深化部门协作,健全信息共享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齐推进、内育外引共发力的高效监管体制。建立风险防控联动机制,强化特种设备专家技术支援,每年开展“专家查隐患”活动,邀请市特检院特种设备专家,对全区在用特种设备把脉问诊、现场透视,有效解决了质量监管效能弱化、安全隐患发现能力不足的问题。

(五)建立应急队伍,强化救援处置

创新完善渝中区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印发了《渝中区电梯网格化应急救援方案》,依托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电梯维保公司成立11支电梯网格化应急救援队伍。去年,应急救援队伍处置电梯96333平台记录公众场所电梯困人共52次。疫情防控期间,应急救援队伍累计排除故障90个,解救困人30起。

三、公众场所电梯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众场所电(扶)梯使用频率高,设备损耗较大,维修成本高。一是“电梯和人一样,遇到大雨容易‘感冒’,遇到高温容易‘中暑’”,日晒雨淋、高温、潮湿、寒潮都会对电梯的运行造成一定影响,特别是我区人行天桥露天电(扶)梯长期在室外日晒雨淋、使用年限长、运行频率高,设备损耗较大,存在异响、扶手带运行卡顿、防攀爬装置损坏、使用标志脱落等问题,故障率远远高于室内的自动扶梯。二是人员密集场所电(扶)梯承载人流量大、负荷重,导致设备使用性能下降较快,尤其网红景区、轻轨自动扶梯、医院日均运行14个小时,安全隐患问题较为突出。三是我区10年以上老旧电梯4023台,占比54.1%15年以上老旧电梯2188台,占比29.4%。目前国家尚未明确规定电梯的报废年限,而自动扶梯驱动链、梯级链、扶手带传动链的理论寿命为20年,实际寿命为(不露天)12年、(露天)7年;直梯一般使用寿命15年左右,我区大量电梯已进入“生命晚期”。在老旧电梯中,也普遍存在着零部件磨损、变形、失效、可靠性降低等安全问题。部分电梯因制造时间较早,其安全保护功能无法满足现行的制造标准。如星河商务大厦C-2电梯20054月制造,同年8月投入使用,因制造时间较早,不具备轿厢意外移动保护功能、轿门开门限制功能、层门和轿门旁路功能、门回路监测功能、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目前正在更新改造。

(二)使用单位主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使用单位对电梯安全重视不够,专业知识欠缺,管理制度不完善,日常管理不规范。如过街天桥扶梯梯级踏面上垃圾未及时清理、清洁人员直接用喷水枪冲洗扶梯梯级等问题。如餐饮企业使用的传菜设备被视为普通设备,未按规定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个别企业还存在对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整改或者整改不彻底,安全管理人员配备不齐或水平不够、缺少培训,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每次演练记录总评和存在的问题都相同等现象。

(三)维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水平偏低。目前,特种设备维保行业人员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很难吸纳吸引到优秀技术人员在行业内长期稳定发展,导致一线技术人员缺口较大,加之近年来受疫情和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多数企业效益下滑甚至难以为继,在日常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控方面的投入整体减少,个别企业存在使用翻新件、二手件、拆机件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的特种设备零部件行为,对设备安全运行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部分乘客电梯安全知识匮乏,不文明乘梯行为严重影响电梯安全。如长时间用手或脚等身体部位,或是用随身携带的物品阻挡电梯不关门,干扰电梯故障判断,导致电梯停止运行,或是意外运行,极易导致各类电梯安全事故发生;在电(扶)梯乱丢垃圾、重物杂物,异物落于电梯缝隙中,或扶梯的梯级面,极易引起运动部件卡阻造成电梯故障;乱按电梯按钮,干扰电梯运行程序,影响电梯电路板使用寿命。我区解放碑商圈商业楼宇使用的电梯梯龄普遍超过15年,每年都会发生小孩鞋子(鞋带)、女士长裙下摆被卷入扶梯围裙板间隙的问题;轨道交通站使用电梯在上下班高峰期满载运行,且老百姓几乎都是靠右站立,导致扶梯梯级普遍存在异常倾斜的情况,电梯故障率较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强化履职尽责,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持续推进特种设备融合监管体系建设,坚持定期召开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和街道办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领域的职能作用。压实“四方”责任,常态化开展公众场所电梯等特种设备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对排查到的较大以上风险隐患,逐个企业约谈,明确整改要求,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确保隐患整治整改到位、形成闭环。

二是强化重点整治,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以各类专项整治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盯紧薄弱环节,聚焦重点难点,关注民生领域,梳理公众场所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排查的事项清单,集中力量开展针对性风险隐患排查。持续推进10年以上公众聚集场所电梯的安全评估工作。

三是强化监督执法,守牢特种设备安全底线。倒逼企业强化一线维保人员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切实提高电梯维保质量,保持坚决打击涉及特种设备相关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对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使用单位加大惩戒力度,对存在维保严重失信行为的违法主体,实施多部门联合惩戒,加大媒体曝光力度,切实起到威慑警示作用。

四是强化齐抓共管,完善安全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完善“常规监管+重点专项整治+长效抽检”相结合的监察机制,进一步整合市场监管系统内外相关部门、技术机构和社会各方力量,采用日常监管、云端监管、风险监管等多种监管方法,强化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等多种监管手段,构建起区级相关部门、各街道、市场监管所的三级应急联动机制,不断织牢公众场所电梯乘用安全网。另,每年区局安排专项资金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监督抽检,依托专业技术力量持续排查消除设备及运行安全风险隐患。二是继续把推行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舆论宣传,向广大民众和使用单位普及电梯责任保险一方投保、多方受益的民生公益特点,全面提升公众电梯责任险意识,确保全区电梯责任保险持续全覆盖。

五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安全生产意识。持续开展安全知识“五进”工作,深入企业、商圈、社区、学校、家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重庆市特种设备安全条例》《重庆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加强道德规范约束和诚信建设,提高群众遵法守法意识。

此复函已经陈洁局长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张腾文

联系电话:023-63515941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51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