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2-00209 | [ 发文字号 ] | 渝中市监函〔2022〕120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2-05-17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9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33299M/2022-00209 |
[ 发文字号 ] | 渝中市监函〔2022〕120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2-05-19 |
[ 成文日期 ] | 2022-05-17 |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区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359号提案的答复函
郭皓亮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第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鼓励我区企业开展食品安全溯源服务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我局会同区商务委、区大数据发展局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倡导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与社会单位采购有溯源能力的商品,鼓励采购单位选择有溯源服务食品供应商”的建议。
(一)积极倡导引导。区商务委将联合餐饮行业协会,大力提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餐饮企业优先选择有溯源产品的供应商;支持有追溯信息的产品、企业进入市场、超市。
(二)加强检查督促。区市场监管局在对全区政府单位、事业单位、校园、养老机构、建筑工地的372个食堂和全区食品经营单位进行日常安全监管和检查巡查时,也将是否使用有溯源信息的食品作为一项检查督促内容,让其明白采购使用有溯源信息的食品既有利于保证质量,也有利于提升自身食品安全水平、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以此来引导其尽量选择有溯源产品的供应商。
二、关于“倡导食品供应与生产单位,构建自身商品溯源体系”的建议。
(一)狠抓日常安全监管。区市场监管局以日常巡查、监督抽检、双随机抽查检查等为主要抓手,狠抓日常安全监管。督促辖区12家食品生产企业切实履行食品生产环节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关键工序控制、出厂检验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同时,规范原料进货查验、食品销售记录等溯源工作,如实记录供货渠道来源、食品保质期限和销售去向等信息,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组织重点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公开承诺活动,辖区12家食品生产企业亮明态度和承诺。同时,区商务委在牵头组织对口消费帮扶巫溪县时,也以有追溯信息的产品、企业为主,确保购买的食品安全可靠。
(二)推动农贸市场建设。渝中区目前有18个农贸市场,面积约5.6万平方米,分布在全区11个街道。农贸市场作为老百姓日常生活食品供应的重要来源,抓好食品溯源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是加快改造提升。根据《渝中区菜市场改造提升工作方案》(渝中府办〔2021〕3号)文件,区商务委积极推动全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重点从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两个方面,完善市场功能,改善消费环境,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菜篮子”。在硬件改造方面,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整体改造5家,局部修缮2家,正在改造1家(预计在2022年6月份完成改造)。在管理提升方面,制定农贸市场管理标准和配套政策,通过第三方机构按月检查打分,按季度考核、按年度评星奖励,将市场管理情况纳入部门、街道考核的方式,调动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促进市场管理水平提升。截至2021年底,开展检查评比30余次,兑现专项管理经费政策4次。
二是推进智慧化建设。区市场监管局牵头推进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智慧化整体建设。2021年,渝中区将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建设纳入区级建设计划和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资金,利用4年时间,对全区18家农贸市场进行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建设,实现渝中农贸市场全部完成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目前,已经建成的智慧农贸市场为:解放碑街道石灰市市场(一期)、上清寺街道学田湾市场(二期)、化龙桥街道李子坝市场、石油路街道石油路市场。2022年在建2家市场:朝天门街道棉花街市场和菜园坝街道金虎市场;续建2家市场:石灰市市场(二期)、学田湾市场(三期)。同时,大坪街道帝怡农贸市场和康德帝怡农贸市场开展自主建设。通过建设智慧农贸市场,为每个市场搭建智慧化监管系统平台,供市场管理方和市场经营户使用,具有实时传输、数据分析、质量预警、产品追溯、信息公示、视频监控、人脸(动作)识别、价格支付、档案管理等功能。为市场配备多种智慧化硬件设备。主要有智能电子秤、商户信息显示屏、综合数据显示大屏、触摸查询机、AI监控设备、快检仪等硬件设备,实现数据公示、小票打印、信息追溯、商户管理、视频取证、数据共享、投诉举报等基本功能,同时可扩展网上配送、价格对比等功能。实现数据整合和共享。所有硬件设备与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平台有效链接,数据与市市场监管局智慧食品安全监管服务平台、区市场监管局食品药品安全追溯平台进行实时对接,实现消费者购买食品可追溯、入场食品有记录,有助于提升监管部门监管效能,形成现代化、科学化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试运行以来累计上传快检信息98条、溯源记录336条、销售记录810条,AI抓拍170条。
三、关于“加大食品安全的相关公益性宣传,激发社会关注食品安全,加强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建议。
(一)着力提升全区食品安全满意度。2021年区政府下拨专项宣传经费32万元,重点围绕提升第三方评价食品安全满意度工作,先后群发食品安全提示信息20万条,制作宣传资料5万份,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狠抓全区食品安全满意度提升相关工作。全市第三方评价食品安全满意度调查,排名从2020年的第41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24位(主城11区中排名从第11位上升至第4位)。
(二)加强宣传引导。牢固树立“宣传也是监管”的理念,在搞好日常宣传,持续营造食品安全工作浓厚氛围的同时,以“食品安全宣传周”“保健食品五进宣传”等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正反面典型案例等宣传力度,切实提高企事业单位、居民群众安全意识,为辖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更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下更加雄厚的群众基础,积聚更多的社会共治正能量。
(三)推进社会共治。积极回应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切,2021年,较好办结“关于加强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等4个代表提案、建议,办复率、走访率、满意率均是100%。受理食品安全举报投诉1682件,按时办结率100%;对10起涉及食品安全问题举报共奖励7600元;在全区24个大型超市实现12315消费维权服务站建站全覆盖。常态化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抽检工作,切实拓宽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渠道,着力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四、关于“可引导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服务体系并进行市场化运营,丰富我区相关食品采购单位,在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上的可选择性与多样性”的建议。
(一)加快建设渝中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追溯平台。2021年,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持续推动渝中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测追溯平台建设。目前,平台(二期工程)已升级建成,主要通过以互联网+为基础、大数据监测分析为支撑的信息化监管手段,改“人防”为“技防”,实现了智慧化监管,大大提升了监管水平和效率。平台在一期成果基础上,又新增集成管理、重大活动保障管理、网红景点食品安全管理、企业一体化展示、大数据分析、企业互动移动端、智能监管、数据治理等功能。在实现和优化诸多平台能力的同时,通过将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手段与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充分融合,围绕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建设统一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通过数字赋能,从农田到餐桌,让食品安全“晒”在阳光下。目前,该平台每日处理监管数据超10万条次,全面覆盖渝中区近万家监管企业,并通过AI自动识别、违规抓拍、海量云存储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了高效巡检、违规提醒、证据保存等重要功能,解决了传统执法中的难点,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也为更精准地服务人民群众优质生活提供了有效保障。
(二)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区大数据发展局结合渝中实际,经过科学分析,在下一步推动企业建立食品安全溯源服务体系并进行市场化运营方面,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构建食品溯源联盟链,实现食品信息溯源。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食品溯源联盟链,打造食品溯源管理平台,对食品全流程品质进行溯源,结合政府监管、信用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从企业生产、市场监管、消费服务三端共同改善食品品质、提升食品品牌形象;实现基于食品溯源品质生态,打通生产、流通、销售全流程环节,为消费者提供信息全流程溯源服务,增强消费者信心。二是建设渝中区政府食品溯源监管体系。结合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围绕食品溯源联盟链及其相关方建立起一套基于产业真实数据、市场真实反馈的标准。建设便利于政府监管的食品溯源管理体系,为政府对食品市场质量监督管理提供有效渠道,实现覆盖生产全流程、市场全参与者的数字化穿透式监控管理。三是推动渝中区食品领域数字信用体系建设。建设食品溯源数字信用体系,沉淀食品企业、机构生产、运营数据,配合市场监管构建农业数字信用模型,对产业参与者进行精准信用评级,为信用监管与处罚政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从而提升食品整体质量。通过区块链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强化食品生产信息互通共享,实现全档次、全过程食品质量溯源、监督与全链条管理。
此复函已经陈洁局长审签。感谢贵委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委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登录区政协委员履职平台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联 系 人:李 衡
联系电话:(023)63533990
重庆市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