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永川区>部门动态

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拉紧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关键闸”

日期: 2023-12-22


为切实保障集中用餐单位饮食安全,有效预防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精准排查梳理突出问题,深入推进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不断提升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水平。

一、组建“一个联盟”,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一)加强顶层设计,成立全国首个“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联盟”。区委、区政府始终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全区重点工作,结合永川区作为全国西部职教基地的战略定位,成立全国首个“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联盟”,涉及17所院校18万学生。联盟致力于发挥食品安全自律管理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开展食品安全研讨、交流、合作和学校食品安全评估与检查,维护联盟成员单位食品安全与学校稳定,共建共促校园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

(二)创新监管机制,构建“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联盟”新格局。一是建立联盟会商工作机制。通过召开理事会,共同探索食品安全自律管理新院校的用餐品质及校园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校方提前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联盟单位学习交流、资源共享,有效治理校园“餐桌污染”,将食品安全打造成永川大中专院校的新名片。二是加强联盟舆情监测预警。做好日常舆情监测,密切关注舆情动态,发生舆情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迅速研判、及时发声,主动为舆情降温,做好舆论引导,防止舆情发酵、扩散传播,切实提高校园食品安全的敏感性。三是全力共建安全监管格局。制定《永川区大中专院校食品安全联盟章程》,着力打造多方交流“朋友圈”、理论方法创新的“孵化器”、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模式的“试验田”,以“共建”实现“共赢”,为建设西部职教基地夯实食品安全基础。

二、融合“两大行动”,把控安全风险隐患

(一)开展餐饮“守查保”行动。一是全面摸排底数。全面对学校、医院、养老院、机关等单位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辖区内各类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底数。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单位食堂771家,其中学校食堂313家、企事业单位食堂307家、养老机构食堂48家。二是强化隐患排查。以原料采购和储存、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及工用具生熟分开等为重点检查项目,以餐馆、学校等用餐单位为重点场所,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风险排查。截至目前,检查集中用餐单位1078家次,排查整改风险隐患578

(二)开展“反餐饮浪费”行动。一是突出重点。召开餐饮食品浪费行政指导会,围绕制止餐饮外卖和单位食堂浪费等重点问题,依法规范餐饮服务经营行为,将节约理念贯穿餐饮全链条,督促平台建立健全外卖餐品描述、外卖点餐消费提示、消费教育引导、优化商家管理服务等制度机制。二是标本兼治。积极开展反餐饮浪费试点工作,督促12家餐饮单位对点餐系统升级改造,实现点餐前提示、点餐中超量提示、餐后打包提示。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网络点餐明示食品重量”等做法,在6000余户餐饮主体经营场所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打包服务。三是强化监管。开展《反食品浪费法》等普法宣传3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引导公众形成科学、理性、文明消费习惯,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机关食堂、学校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为重点,将反餐饮浪费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

三、聚焦“三大监管”,构筑食品安全防线

(一)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开启智慧监管新模式。一是不断强化学校食堂监管。联合区教委巩固已有成效,保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在线率和“重庆阳光食品”APP的使用。二是推进智慧监管实施。联合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加快推进养老机构食堂和医疗机构食堂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目前已全部实施。三是强力推动大型及以上社会餐饮服务单位“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建设,召开工作推进会2次,开展督查工作5次,确保年底前覆盖率达到95%四是加快主体入驻“重庆阳光食品”APP。进一步督促餐饮单位入驻“重庆阳光食品”信息平台,实现“应驻尽驻”。截至目前,除微型社会餐饮外,其他餐饮入驻率达到89.5%

(二)整合部门职能优势,提升联合监管新效能。一是联合区卫健委对医院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检查,形成问题清单向各医院反馈,明确一把手为整改责任人,扎实落实整改问题15个。二是联合区民政局对养老机构食堂开展双随机检查,要求对检查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管理,全面落实整改8三是联合区教委、区公安局及时制定春秋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方案,对全区各级各类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开展检查督查。截至目前,检查辖区内学校1123家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6份,督促整改问题664个。四是联合区教委组织召开2023年春期、秋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题培训会2次;针对小微型学校食堂布局不合理、设施设备不足等情况,开展实地调研和核查工作,推动区教委投入资金整改。

(三)创新风险分类监管,打造信用监管新路径。根据集中用餐单位规模、管控水平及供餐人数确定食品安全风险等级,推进风险分类监管。学校幼儿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四次,养老机构食堂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三次,参照高风险等级监管,其他集中用餐单位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新办证的集中用餐单位及时开展首次监督检查,管理良好的,调低风险等级,受到行政处罚的,调高风险等级,并相应增加检查频次,务求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保障行政监管执法效能最大化。

四、凝聚“四方力量”,提升社会共治水平

(一)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各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员、安全总监,从“经营条件”“人员管理”“过程管理”三方面开展食品安全自查工作,落实细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并采取“片区督导整改”的方式,由各片区市场监管所主动履职,指导问题整改。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拉网式排查,摸清辖区内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及承包经营企业底数,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依法依规设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食品安全总监和食品安全员。目前,全区集中用餐单位食堂及其承包企业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设置率,“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执行率,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考核率均达100%

(二)压实属地包保责任。一是包保主体实现全覆盖。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四大家”领导全部自领“责任田”,对60A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包保。创新将永川高新区管委会、各产业促进中心干部纳入包保干部范围,更好发挥属地管理责任,确保包保督导无遗漏全覆盖。二是创新监管实现精细化。高效运转工作专班和联系组,不断导入和完善包保主体,建立包保督导任务提醒、跟踪、通报机制,实行精细化指导和管理,促进全区937名包保干部对19394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全覆盖包保,包保督导工作完成率均达100%。三是督查督办实现全闭环。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属地责任落实督查2次,督查覆盖26个单位,镇、村两层包保干部,将督查情况纳入镇(街道)食品安全工作的评议考核及市监所职能绩效目标考核,形成“执法监管-干部包保-督查督办”的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及反馈机制。

(三)压实行业监管责任。一是厘清行业主管责任。明确相关集中用餐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及其在食品安全中承担的责任,明确各集中用餐单位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督促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等法律法规规定开展供餐服务。二是严抓日常规范管理。区卫健委、区民政局、区教委等主管部门对集中用餐单位进行全覆盖检查,指导和督促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将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堂食品安全作为落实行业安全风险防控职责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积极协助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工作,切实抓好“两个责任”落实。

三是严守招投标准入防线。指导建立完善承包经营食堂的招投标程序,规范招标组织要求,加强招标过程监督,及时公示中标企业名单;指导集中用餐单位制定承包经营企业的评价和退出管理要求,加强对承包方的监督,定期考核评价,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承包经营企业。

(四)压实监管执法责任。一是严把许可审核。严格食品经营许可管理,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施设备布局、清洗消毒、环境卫生等项目审查和现场核查,实行全区学校食堂统一由科室实施现场审查,确保标准统一、不走形式。截至目前,现场审核学校食堂125家次、医疗机构食堂12家次、养老机构食堂9家次。二是靠前监督抽检。发挥食品快检“前哨”作用,通过“进社区”“进学校”“进超市”“你点我检”活动,共开展快检2115批次,发现快检异常123批次,均及时进行后处置及跟踪抽检。三是严管承包经营行为。对承包经营企业以及承包经营食堂经营资质、承包经营合同、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等情况进行重点排查,目前承包集中用餐单位食堂的企业共有33家,均取得合法资质,并签订承包经营合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