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第161-416号提案的复函
永川市监函〔2022〕78号
范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和处置打着“养老服务”“健康服务”骗取老人钱财的提案》(第161-416号)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和建议。我局根据您提出的建议,对我区保健品销售市场开展了调研。您对我区保健品市场问题现状的分析,切实反映了我区保健品市场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为我们加强保健品市场监管拓展了思路。经与区公安局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高度重视,压实责任
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保健品销售市场监管,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集中整治行动的工作方案》(国市监广发〔2021〕8号)、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渝市监办发[2021]44号)以及2022年2月18日下发的市场监管总局《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方案》(国市监稽发〔2022〕20号)、2022年3月14日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印发的《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实施方案》(渝市监发〔2022〕23号)、2022年4月13日我局下发的《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实施方案》(永川区监发〔2022〕16号)的工作要求,持续把保健品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迅速联合区级有关部门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打击非法营销专项整治行动。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迅速形成治理“保健”市场乱象的强大合力。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消费者维权意识提升是基础和关键。区市场监管局按照整治与教育并重的原则,紧扣“保健”主题,倡导理性消费,加强消费引导。坚持开门整治,通过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宣传、科普讲座、发布公益广告、鼓励有奖举报等,在全社会形成了共治“保健”市场乱象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大型商圈户外显示屏、公交车移动电视、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密集播放和推送;制作宣传海报0.36万张,在全区各住宅小区、公园、广场及公共聚集场所进行张贴;组织街头宣传3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0.9万余份,受理群众咨询1060余人次。通过多种方式引导群众学会理性消费、辨假识假,有力提升了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严格执法,依法查处
针对人民群众投诉举报多、线索摸排和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多、“保健”乱象突出的重点领域、重点商品及服务、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近年来,集中力量开展以下专项行动:一是开展了“会议营销”专项执法行动。共检查会销现场287次,涉及消费者0.78万人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 4件,涉案金额13.6万元。二是开展“打传规直”专项执法行动。依托全国传销监测平台加大案件线索分析研判,查办了一批有影响的传销和违法直销的相关案件,共立案查处 3件,办结1件,涉案金额0.238亿元。此外,查处的重庆市某实业有限公司传销案,涉案金额4600万元,参加人员9848人,因涉嫌犯罪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三是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共查处保健市场违法违规案件 13件,罚没金额4.8万元,关停或变更经营范围经营户37家,起到了良好的震慑作用。四是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执法行动。对食品虚假宣传、虚假广告、传销和违规直销、非法添加等方面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共检查经营主体0.7万家次,受理群众举报37件,取缔无证经营4户,查处违法案件107件,查扣不合产品275公斤。五是持续开展了民生领域“铁拳”行动,严厉查办农村市场山寨酒水饮料、神医神药虚假广告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如2021年立案查处的重庆某商贸有限公司永川分公司宣称其食品具有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的虚假宣传案、永川区某食品经营部宣称其食品具有预防肿瘤等功能的虚假宣传案、重庆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宣传“神药”的虚假宣传案等违法案件 4件,涉案金额303.1万元。
目前我局根据群众举报,正在对永川区二转盘建设银行楼上的一会销场所涉嫌虚假宣传、销售“舜康酒”、“罗麻丹”等商品的行为线索进行摸排调查。
(四)强化联动,协同共治
一是联合区级相关部门加大对保健品市场的协同监管,持续深化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专项工作,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并移交相关问题线索。如区公安局协作配合我局,共同进行街头宣传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共同检查会销现场100余次,接受我局移送传销犯罪线索1起并已立案开展侦查。二是充分运用网络媒体和传统宣传手段相结合,宣传典型案例,深层剖析一些常见的市场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如依托“12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515”经侦宣传日,联合区公安局、区金融办开展集中宣传活动,积极宣传《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狠抓保健食品领域整治工作,同时不定期进行走访,针对老年群体不善用手机的特点,面对面进行法制宣传,提高其防范意识。据区公安局统计,近年来,共立传销案件6起,打击传销犯罪嫌疑人5人,涉及传销参与人员3000余人,涉及金额2500多万元;共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6起,打击犯罪嫌疑人3人,涉及投资人数1000余人,涉及金额3000余万元。
二、当前保健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保健品市场整治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指出的保健市场经营主体打着“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爱心助老”贩卖保健品乱象仍时有发生,如部分经营者有意避开监管部门的上班时间,选择空置房屋、农村场坝、农家乐等一些较为偏僻的场所开展推销,且经常变换场所打游击;部分经营者打着“健康讲座”“免费旅游”“免费领取小礼品”“免费聚餐”等旗号,吸引人员集中推销商品。保健市场违法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宣传、违法广告、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假冒伪劣、无证无照、价格违法、违法直销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违法行为查处难度较大。保健品经营者通常不以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单、制作PPT等有型载体形式宣传,而是多以口头宣讲,现场检查发现和收集证据较难,而参与会销体验的老年人配合度较低,甚至袒护经营者,导致违法证据不易固定,违法者得逃脱法律的制裁。二是村居协管员作用发挥不够充分。村居协管员具有协助相关部门对辖区经营行为进行监管的职能,但作用发挥不够,对辖区开展会议营销的情况没有及时发现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报告。三是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部分群众对保健品市场违法行为缺乏认识,容易轻信经营者的宣传,较少主动举报违法行为,参与社会监督的积极性不高。四是社会对老年人健康关心不够。保健品销售对象主要为老提出年人,多属留守、空巢老人,对亲情、健康渴望迫切,销售人员的花言巧语使老人觉得比自己的儿女还要亲,容易轻信、上当。
三、下一步工作
我局将认真吸纳您的建议,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总结工作经验,结合市场监管新形式确定2022年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重点,聚焦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继续加强对包括村镇在内的全区保健市场监管力度,从灭火式监管转变为防火式监管,从被动式监管转变为主动式监管,从单打式监管转变为共治式监管,从治标式监管转变为治本式监管,从查处式监管转变为强化日常监管的五个转变,促进我区保健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
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财产安全,事关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思想上高度重视,切实履行好职能职责。认真总结前期工作,充分发挥保健市场整治牵头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引导社会群众积极参与,探索建立保健市场协同监管常态机制,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提升整治实效。
(二)加大监测排查
对近年来涉及“保健”产品的投诉举报进行全面梳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实地核查、分类处置。集中力量对辖区的宾馆、酒店、旅游景区、会展场馆、居民小区、村民集聚区、餐饮服务、休闲娱乐等重点场所开展全覆盖排查,摸清是否存在为保健品违法违规营销提供场所,及时掌握了解保健品违法营销动向。深入保健品经营现场监督检查,加强对经营者的行政指导,督促经营者全面落实以进货查验和进(销)货记录制度,同时在经营场所标注醒目的“保健食品不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本品不能替代药物”等警示标语。
(三)严格执法打击
进一步加强与区公安局、区金融办、区商务局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联合执法行动,对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如存在会议营销的宾馆酒店、农家乐、影剧院、会场、礼堂;容易发生“保健”市场推销活动的社区、村居、公园、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销售服务对象为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打击,查处一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违法犯罪案件,形成高压态势。同时注重完善“两法衔接”机制,进一步推进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和案件移送等工作,打好“组合拳”,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行为生存空间。
(四)加强教育引导
主动协调工会、共青团、妇联、大学等机构,协同联动加大对老年人健康及心理的关心,以推送手机信息、进社区进农村宣传、专题科普讲座、公益广告、有奖举报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科普工作,增强防范保健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活动的意识,增强理性消费理念和识假辨假能力。同时,推动成立我区保健品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努力形成共治共管保健市场的良好氛围。
(五)探索长效监管
建立与社区、村镇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村镇干部特别是村居协管员的属地监管作用。建立健全保健品会议营销备案、会议营销场所提供者备案、重点经营场所视频监控、举报奖励等制度,发挥信用约束作用,强化保健市场事中事后监管。
(六)强化督查督办
加强对整治保健品市场工作的督导检查,对情况不报、监管不力、问题频发的单位和人员,严肃问责追究责任。
此复函已经杨鸿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永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19日
联 系 人:周骥、魏斌
联系电话:023—49862700
邮政编码:402160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
重庆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场监管新浪微博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联系电话:(023)63845789
ICP备案:渝ICP备19000793号-2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