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市场监管局“34214”举措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
为强力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管局“34214”举措纵深推进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实战实效。
全链出击,3部门共抓共促。针对农村地区“食品原料污染、知假造假、欺骗误导消费”等三类突出问题。潼南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会同区公安局、区农业农村委召开协调会议、推进会议5次,制定《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定期风险研判机制(暂行)》,明确工作任务。强化全链条集中整治,坚持标本兼治、打建结合,严肃查处一批假冒伪劣食品、办理一批违法案件、严惩重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固化形成一批制度成果,着力净化农村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全域覆盖,4个环节排查整治。潼南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农村食品生产经营“进销产存”等4个关键环节,对2074户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深入排查,发现并整改较大风险隐患101条,发现违法线索73条,责令157家整改问题186个,立案查处件73件,收缴农村假冒伪劣食品207.15kg,累计处罚没款5.1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立案2条。通过严格执法,对农村食品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有效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
全量检测,2支队伍有机融合。潼南区市场监管局建立“快检+抽检”深度融合机制,充分发挥专门快检队伍与抽检队伍的协同优势。快检队伍凭借快速响应能力,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线索;抽检队伍实现快速抽样送检,对异常样品进行精准确证。一旦快检发现异常,在属地市场监管所迅速对问题产品采取下架、封存等临时控制措施的同时,抽检队伍同步启动监督抽检程序,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复核。两支队伍的高效协作,产生“1+1>2”的协同效应。截至目前,潼南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297批次食品监督抽检工作,实现对农村市场食品质量的有效监测,其中不合格食品16批次,均立案调查闭环处理,形成“筛查-控制-确证-处置”完整闭环,有力阻断了问题食品流入消费环节。
全力规范,1批样板引领先行。针对农村食品经营店存在的无有效资质、超范围经营、标签标识不规范、环境卫生管理差等问题,在全市率先启动农村食品经营店“八有”规范化建设,因地制宜推行“5S”现场管理模式,打造食品经营示范街。目前,已在双江打造食品经营规范化一条街,建成规范化小店18家。
全体动员,4项举措营造氛围。通过重庆日报、中国质量报、中国食品安全网等新闻媒体,累计开展宣传报道120余条;发布假冒伪劣食品典型案例1起,以案示警、以案说法;针对暑期食品安全风险特点发布消费警示、安全生产经营提示1期;集市中设点宣传假冒伪劣食品辨识知识,提升群众食品安全意识4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 700 余份,接受群众咨询 230 余人次,有效营造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全国市场监管系统
重庆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重庆市场监管新浪微博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版权所有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 联系电话:(023)63845789
ICP备案:渝ICP备19000793号-2 国际联网备案: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16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