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荣昌区>政务公开>公示公告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79345/2024-0004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24-01-23 [ 发布日期 ] 2024-01-23
[ 索引号 ] 11500000MB16179345/2024-00048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发布日期 ] 2024-01-23
[ 成文日期 ] 2024-01-23

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根据《关于做好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工作的通知》(荣委法办便笺〔20244号)文件要求,现将区市场监管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一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我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要内容,写进《2023年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开展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二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为我局2023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重要内容,每年开展一次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培训,全面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全局工作。三是广泛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社会宣传,制作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海报张贴在局机关,通过公众号发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50余条信息,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2023年9月8日,我局以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方式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

(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组织保障力度

1加强组织保障力度。一是成立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领导小组(荣市监发202244号),由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任副组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法制科、办公室、机关党委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科,由法制科负责人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全面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实。二是优化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设置,积极推动人员力量下沉,新招录人员原则上安排到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

2、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通过现场观摩、实践操作、理论培训等,举办市场监管法律法规相关知识的培训班,其中专门邀请了市局法规处专家到区局开展有关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专题培训会。二是严格组织落实好市局、区委组织部干部调训任务,积极选派基层专业技术骨干进修锻炼。三是2023年组织相应人员参加了市局举办的2023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专题培训班。四是对各镇(街)市场监督管理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系统性培训,并多次科所联动实地开展业务指导,培训执法人员总计超过240人次。

3、强化执法监督。一是严格执行《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监督实施办法》,对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检查、行政命令、行政奖励、行政执法公示、政府信息公开等行为进行监督,纠正违法不当行为。二是进一步清理了我局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制定了《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清单(2023年版)》,并在政府网站上公示,提升了我局行政权力和责任事项的公众知晓度和关注度,推动我局执法人员正确履职尽责。三是参加市药监局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讨论与研讨,进一步统一“两品一械”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在案件审核中严格执行市局关于印发《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23版)》的通知文件要求,规范本局执法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裁量。四是落实区人大关于《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执法检查的方案,牵头迎接区人大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对照条例深入分析实施中存在的5问题及其原因,针对性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三)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

一是印发《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成立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规定每年31日前,按有关要求向区委区政府、市局报告年度法治市场监管建设情况。我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已向区委区政府报告,并在门户网站公开发布。二是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落实情况自查,严格执行《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实施办法》,我局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落实情况自查,近3年无重大行政决策。

(四)优化地方营商环境,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

1统筹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按不同信用风险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探索触发式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最大限度实现“无事不扰”。一是统筹内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按照市局《2023年度“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累计开展内部计划15个,涉及37项任务、1143户市场主体,100%按时完成,检查结果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公开”的原则,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规范公示。二是牵头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监管平台中的市场主体按其性质、风险级别、信用水平等动态完善“两库”,分类建立检查对象库269个,建立检查人员库256个,认领编辑抽查事项清单1200余项,涉及市场主体7.1万余户。召开联席会议1次,联络员会议1次,制定了25个联合抽查计划,涉及19个部门、检查主体240户,实现成员单位和抽查事项100%全覆盖。

2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落实市场监管免罚清单。2023年对63个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或免于行政处罚。

3严格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要求,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是定期排查报送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结合执法检查、工作督查、市场主体举报投诉等多种渠道掌握的情况,对违规事实清晰或已查实的案例集中统一报送。二是领导干部进企业实地走访,开展调研座谈,听取意见,改善服务,助力企业良好发展。三是结合“党建全面从严落实年”主题活动,推行“你点单、我来办”、重点企业“一户一清单”等服务企业制度,开展政务服务“三不”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4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推进行政决策民主化法治化。一是深入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坚持落实党组会和行政办公会,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度,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今年我局无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二是加强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与监督,落实合同合法性审查。三是严格落实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推进法律顾问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法治论证和法律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

(五)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确保行政执法高效统一

1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制度,行政处罚信息做到应公示必公示,公示更加及时、准确、规范,严格按照法定时限和程序对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公示,确定专人负责对全局公示情况进行检查督办,由专人每半个月对全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情况开展一次集中检查,对发现即将超期未公示的案件督办,同时对公示的时限、常见错误进行了提醒。二是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行市市场监管制定完善的行政执法文书格式范本以及配套使用指南,每名执法人员配备一台执法记录仪,有效落实了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三是全面夯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继续严格落实《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管局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工作规则》,紧密围绕案件是否具有管辖权、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适用依据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处理是否适当等内容严谨开展案件审核。

2加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一是按照《关于重庆市推进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智慧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及《关于建立学校及幼儿园集中用餐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落实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学校层层传导压力,全面落实食品安全岗位责任制,加强“互联网+明厨亮灶+AI智能识别”功能持续在线,并严格使用每日晨检、自检自查、原材料管理、培训考核、风险隐患管理等功能,提早发现和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开展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2023年2月6日及9月1日,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教委、区公安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春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加强2023年秋季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组织各辖区市场监管所、各学区、各派出所以落实学校食品安全岗位责任情况、全面推行食品安全智慧管理情况、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者风险隐患情况为重点检查内容开展专项检查,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排查风险隐患,确保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检查全覆盖,坚决守住校园食品安全底线。共检查学校(含幼儿园)218家,发现问题68个,约谈学校食品安全负责人218家,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5份,行政处罚立案1起。

3、完善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一是认真学习《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国药监法〔202241号)、《重庆市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实施细则》(渝药监〔202353号),会同荣昌区公安局对药品领域行刑衔接工作中不严谨的情况进行纠正。严格落实《重庆市涉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线索移送联络员制度》(渝高法〔202358号),积极同荣昌区法院取得联系、加深沟通,获取食品犯罪人员线索9条,并全部作出终身禁止从业的行政处罚。对荣昌区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一名销售侵权商品的当事人依法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对大足区检察院移送涉嫌药品犯罪的一名人员依法对其作出终身禁止从业的行政处罚。二是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涉嫌销售违法冻肉、假药、非法行医、传销、长江禁捕等执法行动20余次,抽检假药13批次,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6件、线索1条,一案件被评为市场监管总局“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一系列案件被评为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铁拳行动”典型案例。三是牵头做好全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工作,联合区公安局等部门举办荣昌区集中统一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活动。加强两法衔接平台信息录入管理,录入案件246件。四是及时办理、回复区检察院《检察建议书》6件,《司法建议书》1件,针对向未成年人销售酒类产品、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自动售货机、校园周边食品店、商品销售侵权商品、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食品等开展了整治工作。

4加大对传销的监管执法力度。一是组织开展打传行动,2023年开展排查行动3次,受理举报4起,教育劝返群众6人,发送函件5份,接收函件1份。二是创建无传销社区4个,收到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承诺书13份。三是在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建立打传基地,通过展、播相关打传典型案例、视频,宣传国家打击传销规范直销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重点提醒学生识别和防范传销、警惕高薪求职传销骗局,宣传效果显著。四是通过“小院讲堂”、与社区党支部联建等宣讲活动强化打击传销宣传,以赶场日、入户等方式“面对面”、“一对一”向群众宣讲,提升群众的识别和防范传销能力。五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营造打击传销的浓厚社会氛围,向群众开展打击传销宣传视频有奖征集活动,征集宣传视频43件,评选优秀作品19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0余份,发送警示短信等20万余条,现场宣讲等6场次。  

(六)依法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市场监管现代化工作需要,充分发挥“网格化、智慧化、专业化”监管“三化”融合效应,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努力营造放心安全的消费环境和优良的营商环境,更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5月,我局创立全市首个消费维权投诉处理中心。今年,全国12315平台共受理投诉举报3637件。其中投诉2508件,已办结2304件;接举报1129件,已办结1059件,其中立案167件,诉转案48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执法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点多、面广,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痛点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优化监管执法机制。

(二)综合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由于相关法规政策更新较快、执法人员新老交替,存在少数执法办案人员业务不熟的情况。

(三) 商事主体的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大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却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退出机制,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载入异常经营名录的商事主体数量较大,违法中介冒用身份证明办理商事登记现象较突出。

三、2024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突出执法重点

持续强化科所队和区级各部门联动,不断完善会商制度,进一步找准涉嫌食品类违法案件突破口,强化大要案查办力度,提升群众参与度。

(二)做出工作亮点

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相关要求,以服务型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双结合为目标,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综合提升我局行政执法形象及效能。

(三)强化能力支点

聚焦执法办案能力建设,进一步梳理各类典型案例,分期分批加大相关科所队人员学习培训力度,全方位提升我局案件查办水平。

(四)持续优化准入准营环境

优化开办企业服务,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深化“一照多址”“一证多址”“证照分离”改革,送法律、送服务进园区、进企业,就企业登记等事项提供生命周期指导和帮扶,打通企业落地生根“最后一公里”。

(五)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

优化“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信息平台功能,建立分类分级数据模型,以信用监管方式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

重庆市荣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1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