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78200K/2025-0004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3-31 | [ 发布日期 ] | 2025-03-31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78200K/2025-00043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5-03-31 |
[ 成文日期 ] | 2025-03-31 |
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管局关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根据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相关要求,合川区市场监管局持续立足法制建设工作实践,2024年以来,重点以把握一条主线、擦亮普法品牌、两项创新试点深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法治政府建设先进经验在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12月开展的“法治下基层”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履行第一人责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政治挂帅,业务跟进,坚持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切实加大“小个专”党建指导力度,在思想认识、整体规划、方向举措上对标对表中央大政方针和区委、区政府、市市场监管局决策部署,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打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三品一特”安全、知识产权服务等重点工作,通过市场监管领域的业务实绩充分彰显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成效。
(二)牢牢把握执法监督这一主线
贯彻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依法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信息;严格使用统一的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实现全过程记录,并依法对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归档;根据实际情况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积极推行全程音像记录;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工作制度,对情节复杂或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定期召开案件集体讨论会,由区局党组成员集体讨论决定。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清单,做到“轻微免罚”“首违不罚”和“过罚相当”,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已公示行政处罚案件600余件。
(三)擦亮法治宣传服务品牌
一是一线走访听心声。为第一时间真实了解经营主体的法律诉求,启动合川区局领导结对走访企业活动,每名领导结对走访区内重点企业12至13家,坚持到生产一线宣传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听取企业学法用法需求、帮助企业解难纾困。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144家次,发放、推送、宣传稳企惠企政策943条,落实稳企惠企政策惠及民营经营主体12户,收集到企业用法需求和问题建议30个,其中提交区级层面统一协调26个,自办已销号4个。
二是用情执法消顾虑。为确保服务走在监管前,制定《重庆市合川区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明确14大类90小项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在执法实践中,倡导采用告诫说理、行政约谈、责令限期改正等方式,普及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引导经营主体自觉纠正违法行为,打消顾虑轻装上阵。
三是持续擦亮食品领域宣传普法品牌。依托重庆火锅食材产业园,立足职能职责,组建市场监管食品安全普法讲师团,以“回应关切、量体裁衣、按需普法”为原则,针对食品生产企业密切关注的应对职业索赔、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领域组织开展精准宣讲说法12场次,讲师团“一对一解答普法”840余次。
(四)开拓两个领域创新试点工作
一是配合做好复议申请资格复审。2024年1-12月,区局共发生投诉举报领域行政复议案件86件,已审结70件,其中47件决定维持行政行为,8件决定终止行政复议,9件驳回申请人申请,3件撤销行政行为并责令重新做出,1件确认违法,2件责令履职。发生的投诉举报行政复议案件,业务领域中涉及食品领域的案件67件,占案件总数的77.9%,其中涉及食品标签问题案件数量居多,52件,占案件总数的60.47%。
在此过程中,积极与复议机关沟通,在收到复议机关提供的数据后,利用12315平台查询申请人自12315开办以来的投诉举报量,帮助复议机关核实申请人身份信息是否被冒用来恶意投诉举报,目前已完成60余人的查询工作,帮助复议机关驳回申请人申请23个,极大减少了司法行政资源的浪费。
二是探索职业索赔人认定标准。加强投诉举报、信访、复议、诉讼信息共享,注重对反复恶意投诉举报信息汇总研判,在行政复议的答复和行政诉讼的答辩中,收集并提交证明职业索赔人的证据,争取区司法局、区法院对于职业索赔人认定标准的认可,限制其救济渠道,遏制职业索赔人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助力我区经营主体放心经营、安心发展。
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
法治政府建设的实施载体是“人”,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行政执法人员存在的问题,查找如下。
一是监管力量不足。目前监管的经营主体数量为9万余户,且呈现出多、小、散的特点,良莠不齐的情况较为突出,加大了监管难度。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市场监管执法人员集特种设备、两品一械、食品、产品质量、知识产权、价格、广告、计量等监管责任于一身,执法广度大,执法深度不够,往往导致监管执法更倾向于浅、易、快,对重大要案的深挖能力不足。
二是执法人员专业与监管领域匹配度不高。近几年公招大学生,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知识产权等专业领域知识几乎是从零开始,在大学期间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相关领域的知识,普遍缺乏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标准计量等领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人员。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在无相应专业的学历背景的条件下,业务知识体系也相对单一,很难与日益专业化、规范化的监管工作相匹配,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捉襟见肘,制约和影响日常管理和执法办案效果。
三是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和法治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改革、解决监管执法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足。基层队伍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监管服务水平和繁重的监管任务不匹配,执法人员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强化监管执法等方面仍存在不适应的情况,部分执法人员新业务新职能的学习意识不高,不能在业务工作中准确把握依法行政的关键点、风险点、多发点,容易对行政执法和日常监管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近年来,“职业索赔人”引发的投诉举报持续增加,市场监管部门疲于应付。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着力加强政治建设,锻造钢铁队伍夯基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重要论述,明确责任、厘清思路、细化措施,为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守好土、尽好责。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好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确保党建和业务双轮驱动、同向前进。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决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秉公执法、人民满意”的市场监管铁军。
(二)不断强化执法能效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动态更新市场监管局权责清单、涉企监管事项清单,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编发市场监管领域法律疑难问题答疑,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增强执法尺度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统筹开展“铁拳行动”等系列执法行动,以人民为中心,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等特殊领域和重点领域,实施严格监管,坚持严字当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违法严惩。强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文明执法,综合运用自由裁量、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在依法履职中体现执法温度。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开展“一周一学、一月一考”学法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学习市场监管领域法律法规。
(三)着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促发展。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充分利用“渝快办”等网络政务服务平台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效率,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的难题,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提供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创新推行“预约办、容缺办、延时办、急事特办”,成立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为我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重点扶持产业、重要生产企业来彭投资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保姆服务,增强企业归属感、获得感,形成筑巢引凤、近悦远来的良好招商营商氛围。
(四)营造市场监管法治文化环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构筑协调配合、分工负责、真抓实干的普法工作格局。市场监管法治文化的阵地建设,更应注重全社会法治习惯的实践与养成,应通过开展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强化公众对市场监管法治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创新普法方式,深化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展短视频平台等新兴普法阵地让更多经营主体、群众了解市场监管、参与市场监管。鼓励企业设立法务部门,培训员工遵守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同时,通过案例教育等方式,强化经营主体合法经营和公平竞争的观念,让尊法守法成为一种习惯,让法治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