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政务公开 >政策解读

《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政策解读

日期:2025-01-07

近日,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印发《质量强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以下简称《方案》)。为便于各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政策内容,现对政策内容作如下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质量强市建设实施方案》(渝委发〔20231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新时代质量强区建设,全面提高我区质量总体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为“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添彩助力,结合大渡口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质量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大渡口区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定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夯实质量基础,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全方位建设质量强区、标准强区、品牌强区、制造强区,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贡献。

三、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区质量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大渡口质量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强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产业质量竞争力明显提升。加快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区服务业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系统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产品、工程、服务质量水平明显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98.3%以上,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2%以上,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药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5%以上。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达到100%,重大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保持100%。公共服务满意度稳定在82分以上,消费投诉办结率稳定在95%以上。

——质量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标准引领能力更加突出,主导或参与制定(修订)有关标准30项。全区新增授权专利4000件,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个以上。

——质量品牌优势更加明显品牌培育、发展、壮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累计达3个以上,培育市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培育优质工程奖、鲁班奖3个,新增重庆老字号3个、品牌农产品9个、A级旅游景区2个。

——质量治理体系更加完善。质量政策法规更加健全,智慧监管、信用监管、综合监管体系有效运行。

2035年,质量强区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四、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方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着力于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三大体系,提出了质量强区建设27项具体任务及4项保障措施。

(一)构建更加适配的质量供给体系

《方案》从推动大渡口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推动大渡口产品高端化发展、推动大渡口工程高品质建造、推动大渡口服务高质量供给4个方面,提出了13项具体任务。

其中,为推动大渡口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明确4项具体任务:

1.增强产业基础质量支撑。围绕重点产业布局增加高素质人才供给,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提高产业质量竞争水平。全力建设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成渝麻辣经济走廊”打造,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

3.提升产业集群质量引领力。重点围绕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强化产业链协同对接、开放合作,着力构建 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民营企业提质争优,树立一批质量标杆,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的科技性企业。

4.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质量一体化发展。联动开展成渝双向集群、产业链互补招商,积极促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高新区建桥园与四川绵阳安州工业园区合作共建,深化与四川省渠县、成都市成华区等友好区县合作。

为推动大渡口产品高端化发展,明确4项具体任务:

5.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特色生态农业,做靓石猿柑橘、义渡花椒等特色农业品牌,开展“巴味渝珍”区域公用品牌授权。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良好农业规范,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

6.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持党政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狠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推动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努力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加强药品流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药品经营和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

7.实施消费品质量升级工程。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提升差异化产品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强化专利创造与储备,提升产品定价权。对标达标行动,推动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发展。

8.实施工业品质量升级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性部署一批重大(重点)科技专项。支持保险机构扩大首台(套)装备等创新产品保险覆盖范围。推行首台 (套)产品和符合条件的制造精品政府首购制度。

为推动大渡口工程高品质建造,明确2项具体任务:

9.推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压实建设单位质量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等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认真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10.优化工程建造质量水平。加强质量监管能力创新,加快推进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强力推动装配式建筑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强化智慧工地建设,积极推进工程质量创先争优。

为推动大渡口服务高质量供给,明确3项具体任务:

11.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融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万吨商旅融合总部基地、龙文钢材平台等项目建设。

12.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率。积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积极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全力推进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公共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服务质量。积极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法治环境,持续强化“互联网+监管”。

13.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重点控制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左右。强化“河长制”,实施跳磴河、伏牛溪水环境质量改善工程。开展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管控。

(二)构建更高水平的质量支撑体系

《方案》从不断壮大大渡口质量品牌矩阵、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等3个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

其中,为不断壮大大渡口质量品牌矩阵,明确2项具体任务:

14.塑造大渡口质量品牌及保护。加快中交丽景公元时光夜市、华润万象汇环湖夜市打造,集聚一批特色消费主题品牌。积极创建建筑业品牌,做优做强重庆小面品牌,发展一批龙头网络新潮品牌。加强老字号传承振兴,打造义渡老字号、义渡好货、义渡美食。支持发展小店经济,打造“小而美”网红品牌。统筹推进商标、老字号、专利、著作权等保护工作,严厉打击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15.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加速汇集创新资源,积极布局科技型企业总部。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沿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成长壮大。深入推进“大手牵小手”,利用“渝企零距离”供需对接平台,促进就近充分配套。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计划。

为不断提升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效能,明确4项具体任务:

16.坚持标准引领。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开展“标准化+”行动。支持更多单位主导和参与制定(修订)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积极开展国家级、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技术标准。

17.推动产业计量建设。指导法定计量机构、大中型企业加强计量测试技术、装备和方法研制,开展产业计量研究,争取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落地。开展计量精准服务。

18.提升认证公正性。强化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检验检测认证活动等行为。持续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开展地方特色认证,推广服务认证,推动认证结果采信。

19.提升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高效性。推行“一站式”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协同创新。

为不断完善现代化质量治理体系,明确8项具体任务:

20.加强质量法治建设。依法依规打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企业公平竞争权益和消费者权益。支持开展质量集体诉讼,有效执行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制度。

21.加快质量数字化建设。鼓励企业加快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未来工厂。全面落实“满天星”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繁星义渡”行动计划,加快打造软件产业园、孵化园,培育一批市级重点软件企业、智能制造资源池服务商。

22.加强质量信用建设。建立质量信用分级分类制度,提升企业质量诚信意识。落实企业质量信用主体责任,推动质量信用结果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银行信贷等领域的应用,建立企业信用失信惩戒机制。鼓励企业编制质量信用报告并向社会发布。

23.优化质量安全监管效能。形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以智慧监管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重点领域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综合监管。加强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督促企业全面落实质量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加强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监督检查。

24.加强国内国际质量交流合作。积极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展壮大产品及服务进出口规模。促进通道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黔中、滇中、北部湾等城市群合作,努力推动重点领域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接轨。

25.加强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企业聘任首席质量官。加强“巴渝工匠”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以提升技能素质为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26.健全质量政策制度。完善健全质量品牌激励制度,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控及风险调查制度。加大对企业质量创新的金融扶持力度。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和招投标制度,加强标后合同履约监管。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支持政策。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27.构建多元治理新局面。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社会共治格局。深入开展“党建引领、质量提升”、“全国质量月”活动,支持群团组织、质量小组开展群众性质量活动。鼓励质量技术服务机构、社团组织开展标准制定、比较试验、品牌建设、质量管理、消费评价等技术服务。

(三)构建更加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方案》明确,将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质量考核机制、完善宣传教育机制等4项工作机制作为保障措施。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质量强区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加强质量强区建设工作的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2.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对在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

3.完善质量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党委政府质量工作督察机制,深化质量工作考核,推动质量强区建设工作“赛马比拼”。

4.完善宣传教育机制。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宣传最佳质量实践案例,曝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

图片解读.jpg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