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A40839X/2025-0001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3-01-29 | [ 发布日期 ] | 2023-01-29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A40839X/2025-00011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其他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3-01-29 |
[ 成文日期 ] | 2023-01-29 |
重庆市璧山区市场监管局 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分析报告
一、投诉举报基本情况
2022年,全局受理消费投诉举报共3301件。其中12315投诉1649件,举报813件;12345投诉477件;其他投诉362件。
全年接收消费者投诉2488件,在总量中的占比为75.37%。各类投诉按时初查率100%,按时办结率均为99.75%,成功调解1647件,调解率达到66.2%,超过全国调解成功率平均线(52.44%),诉转案13件。
全年接收举报813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24.63%。收到的举报中已办结813件,按时核查率100%,立案51件,立案率6.27%。
二、投诉情况分析
从投诉类别来看,商品消费投诉1938件,占比77.89%;服务消费投诉550件,占比22.11%。具体投诉内容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756件),质量(440件),其他投诉问题(408件),售后服务(258件),合同(252件),合计占比84.96%。
从商品投诉来看,投诉受理量较大的商品主要有:一般食品(707件)、房屋(96件)、家居用品(90件)、药品、医疗器械(83件)、烟酒茶(62件),合计在商品类投诉中占比53.56%。因2022年疫情反复,涉及消毒和防疫的药品、医疗器械类投诉首次进入商品类投诉前五名。
从服务投诉来看,投诉受理量较大的服务主要有:美容、美发、洗浴服务(109件)、餐饮和住宿服务(72件)、卫生保健、社会服利(59件)、教育培训服务(43件),房屋装修(37件),合计在服务类投诉中占比58.18%。受疫情封控影响,大量服务不能如期履行,部分经营者资金链断裂跑路违约,出现纠纷较多。
三、举报情况分析
从举报问题类别看,排名前10位的分别是:广告违法行为238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181件,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130件,产品质量违法行为56件,价格违法行为55件,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55件,不正当竞争行为32件,违反登记管理行为29件,药品问题12件,计量违法行为7件。
四、投诉举报热点分析
(一)食品安全仍不容忽视。一是一些预包装食品的执行标准、外包装标签配料含量等不符合国家规定,部分食品涉嫌虚假宣传或使用绝对化用语;二是经营者销售 “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和变质食品的现象仍然存在;三是少数经营者存在销售的食品未明码标价,散装食品计量不准等违法违规现象;四是部分餐饮企业的食品卫生不达标,消费者用餐后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
(二)合同类纠纷调解难度较大。合同类纠纷涉及面广,增幅较快,但商家与消费者签合同时过于草率,约定内容不全且违约责任不清,发生纠纷后双方争议巨大且难以提供有利证据;部分商家为了利益避责拒绝调解,而消费者不愿走诉讼道路,寄厚望于监管部门行政调解,但市场监管部门对合同纠纷的调解权限力度有限,调解成功率长期较低,给调解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三)预付费问题带来新挑战。随着新型消费模式的不断涌现,预付费消费得以迅猛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退费难、索赔难等维权问题。一是立法滞后监管难。无具体明确责任的防范条文和惩罚处理标准,导致具体的消费维权实践无法可依;二是信息不对称知悉难。消费者往往只凭经营者的口头宣传,在未真实了解经营者的相关资质和经营情况下就盲目消费,在后续维权中陷入的地位尴尬被动;三是商家跑路维权难。近年来,部分商家突然放弃经营卷款跑路比比皆是,消费者索赔无门,由于未搜集完整或准确的资料,难以根据仅存线索寻其踪迹,导致调解工作无法开展。
(四)商品质量问题仍是顽疾。消费者投诉举报的问题多为产品质量差,有的企业对监管部门调玩“踢皮球”“捉迷藏”或“打持久战”。有的消费者货物多次维修依然无法正常使用;商家不主动填写保修卡,在三包期内拒绝提供质保等售后服务,在产品出现故障后私设障碍检测或相互推诿责任;商家不诚信经营或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产品宣传与实际功能和质量不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