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864281F/2021-0014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0-11-12 | [ 发布日期 ] | 2020-11-20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864281F/2021-00147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政府信息公开年度工作报告 |
[ 发布机构 ] |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 发布日期 ] | 2020-11-20 |
[ 成文日期 ] | 2020-11-12 |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0年以来,我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内容开展工作,切实推动市场监管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大干部职工执法能力培训力度,通过上岗培训、定期轮训、专题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学习和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开展了食品、“两品一械”、知识产权、特种设备、计量工作、质量管理、执法稽查监管等培训,并专门组织基层所所长参加了能力素质提升班,共培训14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我局监管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水平。
(二)全面履职尽责,强化监管效果。加大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四大领域监管力度,以“四个最严”为遵循,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安全事件的底线。坚决查处蛋白固体饮料假冒特医奶粉问题,加强复工复产复市复学后餐饮和校园食品安全保障。区政府召开了区食药安委第一次全体(扩大)会。牵头做好市督察组对我区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执法改革督察检查工作,顺利通过检查。完成食品抽检1456批次;快检330批次。开展了保健食品专项清理整治,会同区卫健委、区文旅委、区公安分局对全区23家医疗机构,星级旅游饭店等场所。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及化妆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913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364件,化妆品不良反应108件,药物滥用320件。强化特种设备风险防控,部署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三大行动”,检查318家次,查出隐患446条,整改率97.6%。对学校、医院、商场、交通站点等公众聚集场所扶梯、电梯和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制定了抽查电梯清单,抽查电梯80台,查出电梯门锁装置短接隐患1处,其他电梯隐患16处。开展扶梯专项抽查,抽查扶梯20台,查出扶梯隐患46处。开展工业产品监督抽查236个批次,合格率为95.3%。今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11个批次,合格率100%。对滑翔飞行等新兴产业重点登记事项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2964余户市场主体开展“双随机、一公开”随机抽查,突出信用联合惩戒,24户企业因不良信息在招投标、银行贷款、表彰奖励等方面受限,实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建立信用修复机制,鼓励失信市场主体主动纠错,重塑信用,目前已修复11家。按照《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要求,对“在自建网站上使用“最佳”等绝对话广告用语”等13大类71项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从轻处理。今年处罚的274件案件中,从轻处罚的案件达94%,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市场主体发展。按照“营商环境建设年”的总体部署,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容缺受理”“审核合一”和“非禁即入”等制度。2020年上半年市场主体新设立同比增速居主城第3。新增市场主体14970户,同比增长5.73%。实有市场主体90619户,同比增长14.19%。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要求,全面整合企业设立登记、刻章、领票等流程,实现材料“一次提交”、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办理”、全流程“一日办结”。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设立全程电子化登记自助服务区,企业设立登记网办达到100%。探索开展“政务+邮政”合作,实现“网上办”、“快递送”“一次都不跑”。今年以来,通过邮政免费代办营业执照770余笔,为1506户企业提供全套免费印章,实现开办企业“零成本”。
(四)严格疫情防控,促进市场主体增长。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持续加强防疫物资监管,依法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开展冷冻肉品排查,全力做好市场监管及供应保障组的工作。组织人员关停活禽交易和宰杀主体累计249家、活禽餐饮店累计109家。引导群众和餐饮服务单位取消婚庆、祝寿、吊丧、团年宴会宴席505起,总计10508桌。加强对农贸市场、棋牌室的管控,累计关停30余家。建设开发药品零售企业疫情防控每日健康打卡系统。全区共上报购买治疗发热咳嗽等药品25万人次,其中发烧1965人,咳嗽3万人次,胸闷384人,其他症状及备用21万人。加大对有关预防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品、消毒杀菌用品、医疗器械以及医疗广告的监管力度。疫情防控期间,共受理涉及疫情投诉举报417件,及时处置率100%,查处与防疫相关案件19件,没收假冒伪劣口罩110余万只。共办理涉及退费纠纷11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万元。积极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推行注册登记网上审批全程“零见面”,全程实现无纸化、零收费、零跑动。为重庆能研理工研究院、国际生物城等10余家招商引资企业,提供“马上办”专项服务。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协调、联系具备检验检测资质的广检集团对非医用口罩进行委托检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同时,用好扶持政策积极支持市场主体复工复产、持续发展。重庆艾倍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生产液晶显示器的电子厂,疫情发生后,不得不关停生产线。区市场监管局主动服务,今年3月13日,指导企业投资注册新公司,转型生产口罩。
(五)强化宣传教育,推进社会共治。开展保健食品“五进”宣传活动。累计悬挂科普宣传专栏50幅,宣传横幅60条,发放口袋书2500余册,宣传资料38000余份,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2020年化妆品科普宣传周及“全国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活动。设置化妆品宣传点73个,共发放宣传手册300册,张贴宣传海报52张,展示宣传展板5块,共组织71人参加线上公益课堂学习,组织 102人次参与“5.25爱肤日”专家直播间活动。发放医疗器械宣传折页400册,宣传手册400本,共组织1000多人次参加医疗器械质量与安全线上圆桌会议,播放宣传视频10余次。组织药品相关法律法规宣贯工作。组织药品监管人员、药品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全社会深入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并积极参加国家药监局组织的全国“两法”知识竞赛活动。参与答题人数871人次,答题得分总和27205.5分。针对当前传销活动手法不断翻新,更加智能化、隐蔽化、广泛化,危害越来越大的情况,我局制作的《误入传销窝,江湖险恶多》宣传短视频获得首届禁止传销公益短视频比赛一等奖。
二、存在的问题
我局的法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执法过程音视频记录落实不到位,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缓慢。这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打算
(一)落实“六稳”“六保”要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总结疫情防控期间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将应急性措施固化为常态化举措,保证市场主体稳定。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强化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
(二)着力防范安全风险,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一是抓好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管控。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强食品生产经营行为管理,强化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督促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加强冷链食品和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检查。二是抓好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对压力管道、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三要抓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组织开展儿童和学生用品安全守护行动,督促整改危险化学品等质量安全隐患。继续做好非医用口罩全覆盖监督抽查,确保防疫物资质量安全。
(三)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加大粮油肉蛋菜等民生商品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保持市场价格总体平稳。开展打击市场销售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渔获物专项行动,加强野生动物监管,全面禁止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推进知识产权执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防护用品、药品、保健食品等领域违法广告。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社会共治。
特此报告
重庆市巴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