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建议提案办理
[ 索引号 ] 11500000MB17643950/2023-00393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体裁分类 ] 公告公示
[ 发布机构 ] 市市场监管局
[ 成文日期 ] 2023-09-14 [ 发布日期 ] 2023-09-14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0323号提案的复函

李兴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在全市探索建立“企业无扰日”制度的建议》(第0323号)收悉,衷心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注和建议。特别是您提出的探索建立“企业无扰日”制度、探索更具弹性和包容性的监管模式、加强智慧监管和自查自纠的建议对于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对市场监管部门如何更好发挥职能作用助力企业优质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经与市司法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打造优质高效、公平公正、安全有序的营商环境,则是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探索建立“企业无扰日”制度,更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突破口和新方式,意义深远。

一、前期企业服务监管工作情况

市场监管部门发挥职能整合优势,高度重视企业监管服务工作,从准入准营退出环节、事前事中事后领域入手,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制度体系,创新改革举措,让“办事不求人、办事不找人”“无事不扰”成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鲜明标识。

(一)服务企业方面。一是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打造开办企业全环节全流程一站式服务和“一日办结、零成本”准入常态;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全覆盖,部门间数据归集实现双向实时共享;推进注销便利化改革,全面推行企业简易注销并实现“一网通办”,优质完成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二是推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贯彻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提供规范化、标准化登记管理服务,扶持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保障企业自由选择注册地权利,依法开展企业跨区县迁移并将办结时限压缩至2.7日,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全量生成市场主体电子营业执照,230余个涉企事项实现基础信息扫码执照自动填充“减填报”。三是推进助企纾困。落实“稳经济大盘、保市场主体”任务,市场主体达351万户,发展动力持续迸发;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出台35条政策包,开展首届“服务月”活动,上线个体工商户服务直通车;简化外资登记程序,率先启用港澳地区非自然人资格证明简版公证文书,助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实施歇业登记制度,试行市场主体除名制度和强制退出制度,降低企业维持成本。

(二)监督管理方面。一是强化法治监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开展市、区县、乡镇三级行政执法协调监督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行政执法+公证”模式,推动多领域发布轻微违法免罚清单。注重执法队伍建设,完成市场监管等六支综合执法队伍统一着装,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清理确认行政执法主体资格4219个,清理审查行政执法人员11.12万名,建立行政执法案例指导制度,提高执法人员工作能力。二是强化信用监管。加强信息归集共享,新归集涉企信息1058万条,公示1.09亿条次,信用信息推送至“山城有信”等业务系统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享互用。探索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建成通用+专用+风险三类指标体系,完成110万户企业评价,量身服务业务工作。强化联合惩戒,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任职资格限制和信用查询报告服务。优化信用修复机制,设置较轻违法行为公示规定时限后自动撤销功能,释放信用重塑机会。三是强化主体监管。严格“六个双”协同监管机制,建成协同监管系统,运用“联合监管”模块,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养老诈骗等部门联合监管,查处无照经营案152件。税务事项纳入年报“多报合一”,惠及194.52万户市场主体。坚持管扶并举,11.74万户企业列入经营异常,针对新经济市场主体制定16项管服措施。唱响“山城有信”品牌,做强五个“一码”功能。推广远程监管,建设线上信用修复系统,即时公示信用修复信息,构建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链,推动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四是强化日常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强化基础、规范实施、释放红利同步推进,发布第二版抽查事项清单,新入库检查对象59.4万户;制发内外部计划,应用信用评价结果差异化抽查,参与部门和抽查事项全覆盖,编制部门联合抽查地方标准;合理扩充参与成员,精准配置抽样数量,为企业和基层减负。

(三)公平竞争方面。一是优化制度机制。修订《重庆市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牵头制定《重庆市强化反垄断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行动方案》,积极研究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完成公平竞争审查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开展江北区和全市制造业竞争状况评估。二是深化公平竞争审查。全市审查新增政策措施16685件,清理政策措施文件24266件。连续4年组织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和川渝地区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交叉互评,纠正妨碍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文件110件。扎实推进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审查数量和效率位居试点省市前列。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形成“六专”模式并入选全市法治政府建设首批示范项目。三是强化竞争监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改革以来,全市共查处行政性垄断案件13件、市场垄断案件4件。共查处各类不正当竞争案件735件,涉案金额4.36亿元。建成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联系点)、示范企业、示范基地161个,我市江津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商业秘密保护创新示范试点20个地区之一,川渝高竹新区商业秘密保护基地正式挂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市场监管部门虽然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企业所需、群众所盼仍有一定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政务环境还需更优质。改革统筹力度需强化,开办企业、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等工作涉及多部门职能职责,需要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有的部门受国家部委层面缺乏配套政策支持、地方事权有限、系统改造受限等因素影响,部门联动不够紧密,工作合力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成效。“照后减证”力度需加大,“证照分离”改革纵深推进,目前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为备案16项,实行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的事项共有442项,绝大多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仍需照后办证,距离真正实现“减证”目标尚有差距。电子营业执照运用范围需拓展,我市为全量市场主体生成了电子营业执照,实现网上亮照。但由于各部门间信息系统建设的数据标准不同、系统融合不够等原因,电子营业执照在政务服务领域的共享互用还有较大空间。二是监管环境还需更宽松。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步伐还不够大,缺乏监管统筹性,多头监管、多频监管情况时有发生,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日常监管中现场检查方式居多,远程监管等智能化手段欠缺,增加企业迎检负担。涉企信息运用还有不足,涉企信息多平台公示,行政部门、第三方机构对公示事项、公示期限等执行不统一,极易造成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误解;有的企业因未年报、未按规定报送即时信息、公示信息弄虚作假、在登记的住所(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等轻微违法行为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在银行贷款时受到限制,有的甚至已实施信用修复仍会进行限制,给企业发展带来困扰。包容审慎监管还存差距,在市场监管系统虽制定了具体措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基层的认知程度不高,推行氛围不浓,落地实施效果不实,企业的获得感不强。政企互动沟通还需增强,行政部门经常性走访调研制度不健全,走进企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情况还不多,无法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和真正需求。企业向行政部门反映诉求的路径不多元,对精准反映问题的方向不准确,导致存在成本压力,也有“有病乱投医”现象。三是竞争环境还需更公平。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个别区县政府和部门对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思想认识不够,出台产业政策、招标投标等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还有发生。公平竞争审查能力有待提升,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专业性较强,部分政策制定机关的审查力量较为薄弱、审查能力不足,导致一些政策措施经审查后仍存在排除限制竞争问题。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刚性约束有待增强,现阶段,我市主要依靠督查、抽查、通报等方式来推动地方和部门落实,没有将强化公平竞争政策实施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建设等考评体系,缺乏有力的约束机制,影响工作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取您的建议,结合实际情况,以破题“企业无扰日”制度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回应企业需求,聚焦痛点难点堵点,推动改革求变,持续增强企业获得感,不断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一)探索“企业无扰日”制度。一是设置“企业无扰日”制度。在重庆自贸区试点设立推行“企业无扰日”,每月20日作为“企业无扰日”,选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以及园区、孵化园、创业创新园等纳入适用范围,除上级部署的执法检查、涉及安全生产等需进行紧急监管执法、发生群访事件必须进行实地核查处理等情况外,当地行政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均不得对其开展监管执法工作,以期归还企业“宁静日”。截至目前,各自贸片区已在逐步实施。待自贸区试点完成后,将在全市逐步进行推广。二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统筹制定全市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和年度联合抽查任务,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公示“三统一”标准,升级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应用,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动态管理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深度融合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差异化抽查,提高监管工作靶向性,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三是构建“跨部门综合监管”机制。按照国务院深入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指导意见,针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特种设备等8个重点领域,由市政府办公厅统筹,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事项清单,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完善监管制度规则、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形成风险隐患联合监测、联合抽查检查、联合处置、联合信用惩戒等协作方式,进一步共享监管资源、合并监管事项、减少检查频次,达到“综合监管一件事”“综合检查一次办”目标。

(二)实施“三新”经济包容审慎监管。一是搭建新经济市场主体数据库。以促进“三新”经济发展为突破,科学定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概念。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为划分基础,细化“三新”经济门类标准。依托“三新”经济门类标准,确定新经济市场主体名单,建设全市市场监管领域新经济市场主体数据库,并将相关信息归于市场主体名下,实施清单化、动态化管理,确保管服工作更具针对性。二是加大新经济市场主体有效帮扶。严格落实国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规办理各项行政许可和登记注册,力促“非禁即入”普遍落地。放宽名称限制,允许相关市场主体将体现新经济特征的个性用语、展示经营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字词作为主体名称的行业表述用语,推动纳入总局经营范围目录。实行“容缺登记”,相关市场主体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存在关键性材料缺失或者实质性错误、符合法定形式的,经申请人作出按期补正的书面承诺后,先予办理登记。开展全程帮扶,开辟新经济重点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建立登记疑难问题会商机制,尽力满足市场主体个性化登记需求;前移监管端口,结合“三服务”工作,实行网格化走访服务,畅通诉求反映渠道,提供技术审查、合规辅导、风险提示等指导和服务。三是助推新经济市场主体规范发展。打造试错空间,在新经济市场主体集中的园区、孵化园、创业创新园探索“沙盒监管”,市场监管部门对其减少甚至不予监管。实施“观察期”管理,对一时看不准的新经济市场主体,分类设置1—2年的观察期,进行动态跟踪,发现风险,及时纠偏。推行“触发式”监管,将严重危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财物安全,以及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等违法行为划定为新经济监管“红线”,一旦触碰,依法严查,做到包容有度。实施轻微不罚,出台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清单,对符合条件的,依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广泛使用宣传引导、信用承诺、行政提示、行政告诫等非强制性手段,慎用、少用行政强制措施;统一信用惩戒标准,探索建立失信行为记录减少公示期限、豁免公示等制度,提高信用容忍度。四是优化新经济市场主体竞争环境。制定出台《重庆市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细化具体举措,促进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协同。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公平竞争状况评估,健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风险预控预警机制。持续实施公平竞争审查督查抽查,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第三方评估,继续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评,开展评估效果评价分析,做好成果转化和应用工作。有效预防和制止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以及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解除市场主体后顾之忧。

(三)创新整体智慧监管。一是打造“保姆式”政务服务。推进固长补短,坚持对标先进,持续优化措施,不断提高开办企业效率,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减项扩面行动,实行告知承诺事项增加50%,力争地方事项“清零”,强化主管部门“照后证前”工作衔接,促进准入到准营衔接提速。整合食品领域高频涉企事项,实施一表申请、一照准营等“五个一”办理新模式,推进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办理,探索各类涉企电子证照一体化应用,持续减材料、减填报、减环节,推动数字赋能创新服务体验。推动各部门出台进一步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政策措施,推行“个转企”、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新制度,加快相关服务直通车应用建设和栏目升级,激发个体私营经济动能。二是建设“渝悦一生”工程。让诚信经营者“无事不扰、一生勿忧”。为解决涉企信息“碎片化”,公示阵地“多头化”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城有信”,以企业为单位,以全生命周期为轴线,将涉及准入、准营、监管、退出的所有信息记载于企业名下,并延伸归集其重点商品、重点人员相关信息,为企业多维度、精准化画像。持续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为企业自动评分划级,引入色度管理概念,为企业标注红码、黄码、绿码。分析市场主体存活时间数据,研究市场主体生命周期趋势,形成单个市场主体与同行业所有市场主体、全市同类型市场主体生命周期比较图,掌握企业全貌。三是深化“山城有信”运用。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守正创新,探索“山城有信”在强监管、促发展、保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数据大融合、业务大协同、运用大集成。进一步优化“一码查信用”“一码查源头”“一码查警示”“一码保维权”“一码知政策”功能,拓展社会公众(消费者)、市场主体、第三方、监管人员应用场景,关联其他部门涉企办事高频事项,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新模式,不断增强应用效能。

此答复函已经唐英瑜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我局。再次感谢您对市场监管工作的关心和理解,也恳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帮助和支持。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2年5月24日             



联 系 人:蒲小敏

联系电话:63718155

邮政编码:40114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