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7643950/2025-00376 | [ 发文字号 ] | 渝市监发〔2025〕81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市市场监管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9-08 | [ 发布日期 ] | 2025-09-10 |
[ 索引号 ] | 11500000MB17643950/2025-00376 |
[ 发文字号 ] | 渝市监发〔2025〕81号 |
[ 主题分类 ] | 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管 |
[ 体裁分类 ] | 公告公示 |
[ 发布机构 ] | 市市场监管局 |
[ 发布日期 ] | 2025-09-10 |
[ 成文日期 ] | 2025-09-08 |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实施情况的通报
各区县市场监管局,市局有关直属单位,各相关单位:
自我市2023年正式发布《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渝府办发〔2023〕98号)(以下简称《规划》)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检验检测服务业作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之一,紧紧围绕服务制造强市、质量强市建设,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规划》实施以来,我市检验检测服务业总体发展速度稳步提升,全市形成部门协同、市区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市政府成立检验检测服务业项目小组,设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含检验检测),持续强化政策支持;11部门联合印发《重庆市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十条措施》,从招商引资、产业基金、用地税收等多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率先制定全国首个省级检验检测专项调查制度《重庆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业“小切口”监测;沙坪坝区等4个区县制定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或行动计划,两江新区等8个区县相继出台促进检验检测发展措施,助推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全市检验检测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链总规模达到597.63亿元。全市国家质检中心数量20个、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1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数量221个、市级质检中心批筹转化9个。集聚发展成效显著,全市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CMA机构年营收占全市比重57.6%。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全市CMA机构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808.2万份,有效认证证书数量达到7.5万张,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国际认可互认占比达到7.4%。
二、主要发展指标、重点任务和项目进展
(一)主要发展指标进展情况
《规划》围绕产业规模、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集聚发展5个方面设立了21个主要发展指标。总体来看,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两方面发展较好,产业规模、集聚发展和服务效能上还需持续提高。21个指标中国家质检中心数、研发投入占机构营收比例、标准制(修)订数、国家级示范区CMA机构年营收占全市比重4个指标提前完成;上游产业集群产值、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机构数、CMA机构数、CMA机构年营收占GDP比重4个指标增速明显;下游产业集群营收、市级质检中心数等13个指标均按计划稳步推进。
(二)重点任务推进情况
我市检验检测产业聚焦22个领域稳步建设。标准物质与试剂耗材研制应用、农业检验检测、普通工业产品(消费品)检验检测、司法与刑事技术鉴定等4个领域率先突破,提前完成预期发展目标;检验检测装备研发制造、软件及信通服务检验检测、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生态环境检验检测、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等5个领域发展态势良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资源能源、医疗卫生检验检测以及检验检测延伸服务和认证服务等7个领域发展稳中有升;先进材料、智能装备、食品安全、生物医药、安全检测评估、工程检验检测等6个领域需加快发展步伐。
持续推进“两区五群多基地”空间布局优化。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两江新区)集聚效应显著增强,机构规模实现新突破;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高新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机构规模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以北碚区、两江新区、渝北区为核心的检验检测装备制造群发展态势稳健,中心城区和渝西地区等4个市级检验检测服务群辐射带动作用还需充分发挥。预制菜、榨菜、火锅食材等12个特色检验检测基地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检验检测重点项目形成“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西部(重庆)科学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基地一期、国家氢能动力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博世氢燃料电池研发检测基地、华润微电子功率半导体封测等20个项目已建成投用。国家5G通信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智能移动机器人应用环境构建及场景测试验证平台、陶家空天信息产业园建设、导航定位定时(PNT)检测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汽车摩托车发动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等29个项目正加快建设。基因科技产业园、储能产品研发转化及产业链服务项目、先进射线技术与应用研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精密压铸件全流程设计检验、汽车部件与材料试验能力建设等24个重点项目储备到位。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对比国内检验检测服务业发达地区,我市检验检测机构仍然存在传统机构占比较高、智能化和国际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持续协调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实施,保障全产业链千亿级目标按期完成。
(一)加快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围绕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416”科技创新布局,以创新“检测认证+”服务模式,提升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型储能及前沿新材料等检验检测水平,谋划布局新型检验检测业态。增强检验检测领域重点实验室创新策源功能,借助中试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搭建检验检测认证需求常态化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需求与供给零时差对接。
(二)不断丰富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供给。动态跟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我市的布局,常态化更新重点项目清单库;发展检验检测延伸链条,聚焦检验检测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综合服务;积极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系统等领域质检中心建设;加快推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产品、无人机、智能家电、碳足迹以及“同线同标同质”等高端品质认证服务,培育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检测认证品牌。
(三)加快推动检验检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检验检测在线(渝智检)”建设,推动“渝智检”与检验检测机构专用LIMS系统、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建立起全市统一的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检验检测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借助“两新”政策红利,加速进行检测设备和管理系统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打造AI驱动黑灯实验室,建立行业数据库并深度挖掘,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生产—检测—认证全生命周期服务支持。
(四)持续提升重庆检测品牌影响力。加快推进《重庆市检验检测条例》制定工作,规范和促进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以“两区五群”建设为重点,推进我市检验检测集聚发展取得实效。用好“西洽会”等平台充分展示重庆检测发展成就,搭建沟通交流渠道,助力招商引资。不断完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与TIC 理事会等国际认证认可组织的沟通联系,建立多元开放的认证认可联系渠道,持续扩大重庆检测品牌影响力,助力重庆检测“走出去”。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