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机器人 | 无障碍 | 关怀版 | 手机版 网站支持IPV6 各区县局
各区县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消费提示

冷冻饮品消费提示

日期: 2025-10-10

冷冻饮品在高温时处于消费旺季,为保障消费者饮食健康,提醒广大市民注意以下食品安全要点:

一、什么是冷冻饮品?

以饮用水、食糖、乳、乳制品、果蔬制品、豆类、食用油脂等其中的几种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他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经配料、巴氏杀菌或灭菌、凝冻或冷冻等工艺制成的固态或半固态食品,包括冰淇淋、雪糕、雪泥、冰棍、甜味冰、食用冰等

二、科学选购冷冻饮品

一查冷链完整性,防菌落暴增:手触包装表面应有明显霜感(温度≤-15℃),若包装发软、变形或有冰晶结块则说明曾脱冷复冻(温差致水分迁移)。脱冷后菌落总数1小时可增加115倍(达104CFU/g

二查包装密封,防“胀袋中毒”:胀袋原因可能是厌氧菌(肉毒杆菌/产气荚膜梭菌)代谢蛋白质或者糖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气,使包装鼓胀如气球。误食胀袋的冷冻饮品,可能出现肉毒毒素中毒,毒素会阻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从而麻痹肌肉,导致呼吸衰竭。因此胀袋是冷冻饮品的“生化危险信号”,必须零容忍处置!

三查成分标签,规避健康陷阱:查SC真伪,算热量陷阱,避添加剂雷区。例如:0/无糖完全无糖、颜色过于艳丽的饮品可能添加合成色素、果汁/果味的文字游戏、营养成分表的单位陷阱、混淆乳制品含量等。

三、家庭储存三不可法则

1.不可放冰箱门架上,因为开门时温度波动大。应该放在温度最稳定的冰箱后壁深处。

2.不可去除原包装,裸放的冷饮易串味且导致油脂氧化,加速酸败,产生丙二醛[5]。对于脂肪含量高的冷饮(如带有脆皮的雪糕)最好采用封存法保存,原盒+保鲜膜双层包裹隔绝水汽。

3.不可反复解冻,解冻会让冷冻饮品表面融化局部温度升高,导致微生物暴发性增殖[6]

四、特殊人群食用量控制

儿童(3-12岁):添加糖摄入≤25g/,查看营养成分表选择糖≤8g/100g的冰棍,避免蛋筒冰淇淋(含糖量常>25g/份);

糖尿病患者:建议不要食用含糖的冷冻饮品,即使食用含代糖的冷冻饮品仍应监测血糖波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